贵州省遵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63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4

1.选择题(共6题)

1.
汉字积累——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罪行累 (lěi)   婉若    骗(mēng)   潜滋暗长
B.涸(zhé) 镶嵌    骄(hèng)   浮想联翩
C.苗助长(yà) 刹那    叨(láo)    遐不掩瑜
D.栗(zhàn) 移徙    澎(bài)    急不暇择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伙子举止大方,温文尔雅,定是公司将来重要的人才。
B.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学到的,它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点一滴的积累。
C.他这种不屑置辩的神情恰恰说明他心中有鬼。
D.金碧辉煌的寺庙矗立在半山腰上,声色俱厉,威严得很。
3.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就是“自我” 不断实现的过程。
B.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
C.医学专家指出,大量快速的进食冷饮,会损伤孩子稚嫩的胃黏膜,引起急性胃痉挛,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D.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4.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B.按照《规划》,遵义所辖各县都要修建飞机场,机场建成以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C.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的工具。
D.由于韩美执意举行联合军演,使朝鲜产生了取消元首会面的想法。
5.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B.家父大人是否安康?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定登门看望。
C.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土特产,却之不恭,最终只好笑纳。
D.大作已拜读,收获颇多,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望赐教!
6.
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领导生产队推广责任制,并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筑路”一章,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表现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与困难做斗争的伟大精神。
C.《朝花夕拾》叙写了鲁迅从少年时代到留学日本前后的许多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D.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可以看出,鲁提辖虽然急躁莽撞,不拘小节,但也是粗中有细。

2.诗歌鉴赏(共1题)

7.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小题1】最后一句中“敲”字用得好,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9.
诗情,咏不完的“飞花令”
魏寅
(1)如果生活真的“有毒”,诗歌或许就是一味对抗浮躁的“解毒剂”;未必人人都有诗才,但至少可以存有一份诗心。
(2)为你写诗,写一辈子。媒体报道,94 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冯端先生,至今已给妻子陈廉方写了 60 年情诗。相知相守的温暖、诗歌传情的浪漫,感动了无数网友,也让单身族们艳羡不已。
(3)光阴流转,日久最见真情。也许,写一首情诗并不难,但数十年的坚守与执着殊为不易,最终书写出沉甸甸的爱。也正因此,在妻子眼中,冯老先生就像一块“璞”,尽管貌不惊人,内心却晶莹剔透。在冯端夫妇爱到“欲罢不能”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个“飞花令”环节,选手须按要求轮流吟咏含关键字的诗句。对于两位老人而言,他们既质朴又浪漫的诗意人生,不正宛若一场围绕着情字、吟咏不尽的飞花令么?
(4)诗由情而生,情因诗更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吟咏优美诗句,堪称中国人经典的情感表达 方式。真情实感一旦与诗歌结合,便容易激发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些饱含真情的诗篇,不仅让天各一方的两颗心灵相互融通,更流传久远,让更多人感到温暖。如今,无论是风花雪月的元宵佳节还是源自西方的情人节,当热恋男女已经熟练掌握了互赠鲜花与巧克力的技巧,不知还会否有人送给对方一首真挚动人的情诗?
(5)“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有的人因醉心于古典诗词而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滋养,也有不少人罹患了某种“春节综合征”。平时因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深度沟通,无形中累积了不满和怨气,假期里相处时间相对长了,反而容易因琐事而脾气暴躁、触发矛盾。难怪有人直呼,“春节有毒”“感情经不起假日考验”。如果生活真的“有毒”,诗歌或许就是一味对抗浮躁的“解毒剂”。当你“想静静”的时候,不妨打开一本尘封已久的诗集,挑出几首,念给你的恋人,发给你的好友,寄给你的亲人。那么,不论五律还是七绝、中文还是西语,相信对方都能从中读出你的真情。
(6)有人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的确,未必人人都有诗才,但至少可以存有一份诗心。而真正的诗心,无关年龄,无关金钱,无关地位,它只关乎一点,那就是源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热爱。正如冯端夫妇,
(7)“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诚哉斯言。处身于社会生活中的广袤原野,如果每个人都愿捧着一颗真心、葆有一份诗心,在诗意中传递一份真爱,那我们就不难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大大拓展自我的精神疆界。
【小题1】文中作者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小题2】第(4)段和第(5)段中,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核心观点,请概括这两个方面。
【小题3】作为一篇文化时评,本文语言雅致生动。请你从文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小题4】请你在文中横线处,试着用冯端夫妇的事例来分析论述第(6)段中作者的观点。
10.
“国学”在今天
(材料一)亚洲教育论坛开幕
2016 年 11 月 1 日,亚洲教育论坛在成都开幕,来自 30 多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 围绕“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国际幼儿教育”等议题展开研讨。此次教育论坛的分论 坛之一——“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意在探讨如何将国学内容融入教材。在论坛上, 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该出版社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小学一二 年级,初中一二年级的已修订完毕,送交教育部审定,如顺利通过,这批教材将于 2017 年 9 月新学期开学时进入课堂。
(材料二)初中语文新版教材变化:国学内容增至35%。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推行“一纲多本” 政策。教育部出台一个教育大纲,各地方可根据大纲来自主选择教材,而各个出版社也开始 编纂出版自己的教材。以前的初中语文版教材有 7 个单元,国学内容占了 2 个单元。为减轻 学生负担,现在,新修订的语文版教材减少到 6 个单元,而国学内容仍占 2 个单元,同时还 增加了两篇白话文小说。国学内容的比例占到了整个语文教材的 35%。
(材料三)某高中对 29 名学生进行国学经典阅读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国学经典 读过人数   占 比
A.《史记》 14 48.28%
B.《庄子》 5 17.24%
C.《论语》 23 79.31%
D.《唐诗三百首》    20 68.97%
E.《左传》 4 13.79%
F.《礼记》 4 13.79%
G. 其他经典 13 44.83%
H.比较少关注 1 3.45%
(材料四)专家观点与学校近况
专家观点:小学语文教材应再添 75 篇国学经典。省教育科学院专家刘晓军在论坛上呼吁:“目前,中小学主导教材并没有编入大量的国学经典作品,我们只能编写校本教材,在课余时间安排诵读,效果小、时间短。”刘晓军认 为,国学经典应按照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比重进入中小学教材。他以目前部分省市的 小学在用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为例,12 册教材中入选主题文章 358 篇,其中国学经典文本只 有 45 篇,占总量的 12%,如按照三分之一比例配置的话,还需要增加 75 篇左右。“增加什 么内容呢?根据教育部有序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规定,小学阶段可以从古诗词、节庆、民俗 文化等四方面增加选文。”
学校近况一:近日,东关小学全体师生举办了一场以“诵读经典,畅谈梦想”为主题的 元旦庆祝活动。各年级语文老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学生量身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诗歌。 各班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畅游书海等准备活动。诵读作品包括 中国古今经典诗词及以“中国梦”为题材的经典作品,活动中,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的表 演精彩纷呈,进一步领略了中华经典的魅力。
学校近况二:古诗文诵读大赛渐成中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香饽饽”。2016 年 3 月 19 日,“我们的节日”xx 中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总决赛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落幕,8 支队伍经 过激烈角逐,最后 xx 中学摘得特等奖。在比赛中,不少学校还在服装上动起脑筋,汉服、民 国学生装不一而足。
【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
【小题2】请简述(材料三)的调查结论。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初中语文新版教材变化,国学内容所占比例增至 35%。
B.目前,古诗文诵读大赛成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受到中学生的青睐。
C.省教育科学院专家刘晓军在论坛上呼吁,提高国学经典进入语文教材的比例。
D.亚洲教育论坛研讨了“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的议题,决定增设国学内容的教材于 2017 年 9 月进入课堂。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柿树
陈敏
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③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④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⑤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⑥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⑦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⑧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⑨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是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给为树祈祷了一番。
⑩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 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
⑾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它还在。我像拥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
⑿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⒀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⒁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⒂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⒃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此时,梦醒了。
⒄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⒅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⒆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7期,有改动)
【小题1】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段落
内容
①-⑤

⑥-⑦
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⑧-⑩

⑾-⒆
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
 
【小题2】文章⒀-⒃自然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叶子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籍。(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题4】本文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2.
阅读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经 典书籍”为主题的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小题1】在活动中,请你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及名著作品(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人名:_____   名著:_____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人名:_____   名著:_____
【小题2】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经典书籍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 20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中学生课外阅读经典书籍情况调查表
读经典书籍计划情况
读经典书籍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10.1%
每读必做
0%
偶尔有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书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小题3】为了开展好“读经典书籍”主题活动,学校团委准备在 2018 年 6 月 5 日下午 3:00 在二楼会议室召开班级学习委员会议,讨论如何开展好“读经典书籍”主题活动。请你代替校团委在 6 月 4 日给各班学习委员发一则通知。

6.作文(共1题)

13.
根据下面题目与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我们成长中,有同学说:“父母太老套,和我有距离。”“老师太刻板,和我有距 离。”“同学太自私,和我有距离。”“快乐太遥远,和我有距离。”……我们可以制造距 离,也可以拉近距离,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阳光的心态。
阅读上面材料,以“距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人名;④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