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5.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测试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27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7

1.综合题(共3题)

1.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
(1)为什么要长征?
(2)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4)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问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
(2)红军“远征”原因是什么?
(3)该事件是什么时候开始?
(4)红军的出发地点?
(5)谈谈你对该事件的看法?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4分)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2分)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有哪些?(6分)

2.选择题(共13题)

4.
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从瑞金出发
B.渡过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会宁会师
5.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
A.红军长征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6.
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1921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78年
7.
下列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应是
①翻越大雪山
②飞夺泸定桥
③遵义会议会址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8.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
B.
C.
D.
9.
某校准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适合的路线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B.上海—瑞金—遵义—会宁
C.上海—瑞金—遵义—吴起镇D.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
10.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长征,武装开始夺取政权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根据地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乙、丁
B.甲、丙
C.甲、乙
D.丙、丁
11.
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
A.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B.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C.革命成功了D.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了
12.
八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的台词,其中有误的是
A.长征始于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
B.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C.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13.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
14.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到达了吴起镇
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渡过了金沙江
15.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南昌起义B.中共“七大”C.长征胜利结束D.遵义会议
16.
以下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