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检测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23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中的“起义”指的是哪次起义?这次起义的爆发有何意义?
(2)材料二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并冈山上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这探索过程说明了什么?

2.选择题(共15题)

4.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中共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5.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八七会议的召开
6.
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为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而创办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马尾船政学堂
C.黄埔军校
D.京师大学堂
7.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
8.
1931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A.周恩来
B.***
C.朱德
D.陈毅
9.
1934年10月10日,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多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进行长征,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抗击日本的侵略
B.进行战略转移
C.打通各根据地的连接
D.传播革命火种
10.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A.全民族抗战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
A.红军长征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2.
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1921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78年
13.
(题文)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
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4.
(题文)***在井冈山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面积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左右江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
C.湘鄂边根据地D.闽浙赣根据地
15.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16.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兵重,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诗歌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甲午战争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红军长征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17.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成就”主要指
A.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建立了国民政府
C.实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
D.建立了国民革命军
18.
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人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该学校的创办
A.维护清朝的统治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