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17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9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1)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摘自百度
(2)屠呦呦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三: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的“星火计划”。1986年底,制定《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摘自百度
(3)请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材料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史中国的历史命运》
(4)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材料四,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何启示?
2.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在哪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列举出当时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2个国家。
(2)图2中“两弹一星”所指内容是什么?
材料: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

2.选择题(共23题)

3.
下列革命建设年代凝聚起来的精神,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两弹一星”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4.
下图所示军种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第二炮兵部队
5.
如下图的部队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被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空军B.水面舰艇部队
C.战略导弹部队D.航母编队
6.
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母下水仪式在大连造船厂举行,我国海上国防力量有了重大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 北洋舰队
B. 南洋水师
C. 华东军区海军
D. 东海舰队
7.
新中国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四大军种是(  )
①陆军
②空军
③海军
④第二炮兵
⑤装甲兵。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8.
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航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为此,早在1949年就建立了(  )
A.人民陆军B.人民海军
C.人民空军D.第二炮兵部队
9.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成功研制了中近程和中程战略火箭。1980年,新研制的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水下发射成功。1989年,国家邮政以“□□□□﹣﹣火箭腾飞”为题发行了一套邮票(见下图)下列哪一选项填入“□□□□”中是最适合的(  )
A.生物工程B.国防建设C.产业结构D.政治体制
10.
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军兵种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
战略导弹部队
火箭军
战略支援部队
建立时间
1949年4月
1949年11月
1966年7月
2015.12
2015年12月
 
①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壮大
②我军逐步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③我军逐步实现现代化
④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⑤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⑤
11.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12.
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主持形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这位物理学家是(  )
A.王大珩B.邓稼先C.华罗庚D.袁隆平
13.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的历史事件是(  )
A.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4.
全国首个综合能源基地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于今年3月在新疆哈密正式建成投入运行。该项目涉及到“863计划”的高技术领域有(  )
A.新材料、激光技术B.能源技术、信息技术
C.航天技术、海洋技术D.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
15.
2015年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
①提高了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②为我国教育创新注入了活力
③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
追溯历史,下列科技成果中,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无人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D.“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17.
邓小平曾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邓小平这一观点的是(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
C.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D.”863计划“的实施
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 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9.
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为此,党和政府实施了(  )
A. “安居工程” B. “八六三计划”
C. “希望工程” D. 科教兴国战略
20.
“挽救一个流失生,就是换一个未来;保住一个在校生,就是保住一个希望”,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倡议(  )
A.恢复高考B.实施“希望工程”
C.推进素质教育D.颁布《义务教育法》
21.
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A.邓稼先
B.华罗庚
C.袁隆平
D.钱学森
22.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中国人民最早掌握的空间技术是(  )
A.原子弹B.导弹
C.氢弹D.人造地球卫星
23.
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这艘飞船是()
A. “东方红一号” B. “亚洲一号”
C. “神舟”五号    D. “天宫”一号
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党和政府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A.科教兴国B.素质教育C.三个面向D.希望工程
25.
近年来,信息化教学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而传统的“一师、一书、一黑板”的教学方式却渐行渐远。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
B.我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我国在部分地区实施“希望工程”
D.863计划的制订推动高技术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