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614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

1.综合题(共3题)

1.
文物·文明·文化
材料一 

(1)请依据材料一地图和文物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 文字具有我们无法了解的创造力。它在两个方面决定性地改写了人类的整个历史。其一是复杂的思考能力。口述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一个记录并能反复查看的方式,人类无法进行高等数学运算或是更复杂的哲学辩论。因此仅仅认为文字是一种为未来记录现代和过去的方式是不够的。至于第二点也很重要,当你用文字书写时,你并不只记录了巳存在的内容,还创造了新的实体——金钱、组织、政府、社会的复杂形式。文字是这一切的关鍵。
——约翰·瑟尔(美)

(2)依据材料二,说出文字对现代文明产生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说说这两件文物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材料四  2018年9月16日至18日,“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参会代表共分为6组,就“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古都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传承”、“古都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弘扬”等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地对话,共同研究古都文明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探讨保护与传承古都文化的有效路径。
(4)作为生活在古都北京的一名学生,请你根据材料四,从示例之外两个议题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古都文化保护的建议。
示例:“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建议: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保持古都的风格和传统,体现古都文化的内涵,尽量保存好古都的历史风貌。
2.
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材料一  17、18世纪农业进步,首先表现在结构性的变化上: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与此同时,曾为英国乡村主体的自耕农队伍,到18世纪急剧减少。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因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已经不是农户,而是资本主义农场。
——摘编自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
(1)依据材料一,说出18世纪英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于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工作,使工匠的劳动获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据孙守春、关连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
(2)依据材料二,谈谈手工工场对英国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作用?
材料三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工厂”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前提。
材料四  1932年是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残酷的一年,作为重工业关键链条的钢铁工业,开工率只有19.1%,全国劳动力有1/3失业,整个社会陷入极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中。危机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一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利用国家干预手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美国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选自《话说世界历史》
(4)依据材料四,说出“新的发展道路”的特征是什么?
材料五 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摘编自《教学参考》
(5)依据材料五,概括福利国家制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6)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3.
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对构建适应全球化的国际关系进行了探索。
材料一 概括地说,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大国和大国集团的力量对比是国际格局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核,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如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等等。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论述》
(1)依据材料一,说出构成国际格局的主体是什么?国际格局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初,欧洲列强建立起欧洲新的政治军事及其领土的平衡,被称为维也纳体系。20世纪初的一场混战后,由战胜国构建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主要大国的多极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与会晤,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史称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在经历了90年代的巨大动荡和不断调整之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格局更加明显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发展特点与态势,是向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过渡,尽管世界多极化的实现还需要长期与复杂的过程,但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论述》
(2)以下是根据材料二绘制的国际格局演变示意图。依据材料,将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三 

(3)上述言论分别对应哪一时期的国际关系状态。(填写序号即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说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共同之处。
材料五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充满真理和智慧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尊重彼此差异、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达到真正的和。……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积极融入现行国际体系,参与了当今世界几乎所有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毅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演讲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说说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2.选择题(共22题)

4.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占有的一切权利等合理要求被英法美等国拒绝,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这种强权政治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5.
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它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6.
古代西方历史上有位传奇人物,他征服埃及、波斯和许多其它王国,东征的足迹远达印度,征战之处使东西方文明交融⋯⋯此人物是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查理曼
7.
对图所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治单位
B.一个保守封闭的手工作坊
C.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一个相对自治的政治单位
8.
图是从中世纪兴起的牛津大学,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奠定了近代西欧的教育体制
B.中世纪大学建立了学位制度
C.封建庄园发展的推动
D.欧洲城市复兴的推动
9.
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10.
“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息,他便解甲归田;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他坚决放弃连任。”材料中的“他”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甘地
11.
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重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仗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据此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B.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稳定了法国的政局
12.
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教会宣扬的悲观庆世观念逐渐失去市场,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上述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
A.主张建立“节俭教会”
B.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解释了封建神学观念
D.转变了人的价值观念
13.
“光荣革命”使英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迭,避免了流血冲突。事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限制王权,给国王戴上了一个“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是指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1787年宪法》
14.
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A.廉价商品
B.黄金白银
C.生产原料
D.黑人奴隶
15.
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D.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6.
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原因是
A.玻利瓦尔戎马一生,指挥47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
B.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最终推翻了西班牙在拉美地区的殖民统治
C.玻利维亚共和国是为纪念“玻利瓦尔”而命名
D.玻利瓦尔创建了哥伦比亚共和国
17.
1860年林肯代表美国共和党参加总统竞选,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表明林肯主张
A.维护国家的统一
B.与南方黑人奴隶主妥协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抗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
18.
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A.废藩置县B.忠君尚武C.殖产兴业D.科举取士
19.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A.它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它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C.它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D.它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0.
2018年9月,下图中的纪念碑将在伦敦落成,以纪念十几万中国劳工,他们在100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
A.英国内战
B.拉丁美洲独立战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1.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  )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贝多芬
22.
如图是小红同学的历史笔记,其中空缺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的地方应该是
A.西欧各国的支持
B.美国的大力扶植
C.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D.调整经济政策
23.
历史漫画往往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图漫画中形象地反映了苏台德地区被割占的情况,占领这一地区的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24.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应为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25.
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为在美苏争霸背景下保证自身安全并提高国际地位,摆脱美国的束缚,有识之士探索出一条欧洲发展之路,其重要特征是
A.推动冷战
B.加入北约
C.发展科技
D.走向联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