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12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0

1.综合题(共3题)

1.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①》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材料三①横线处是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见下图)……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艰难起步)

材料二:建国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荼碗荼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以及为改变这一形势而进行的努力。(伟大转折)

材料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这次会议成为党在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在经济建设方面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体制改革)

材料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现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最基本依据是什么?

3.
2012年是改革开放34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英国有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下哪幅图片?( )

展览三:开放窗口
(3)“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选择题(共19题)

4.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解放祖国全境
B.变革土地制度
C.巩固新生政权
D.提高国际地位
6.
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道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7.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很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诗中所纪念的那一群年轻人是(  )
A.工农红军B.八路军、新四军C.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8.
观察下图,从1949年至1980年促进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因素有(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
如下图是某史书第一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西藏和平解放
10.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是挑战美国的军事行为
C.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大举措D.加强了国际合作的明智举动
11.
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是
A.国家赢得了独立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C.结束了中国百余年的屈辱历史
D.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12.
下图1951年***与阿沛·阿旺晋美愉快用餐、亲切交谈,阿沛·阿旺晋美这次入京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A.欢迎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
C.促成西藏和平解放
D.实现了西藏民主改革
13.
1951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26.9%;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42.8%, 超过历史最高年 9%。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解放战争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运动D.三大改造
14.
为中国石油工业作出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4日在北京开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文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6.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新中国成立
17.
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打倒一切,怀疑一切
D.抓革命、促生产
18.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B.
C.
D.
20.
下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纪念章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主要彰显了这次会议的
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组织路线
D.军事路线
21.
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坡,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坡”“创客之城”等美誉。“它“是指
A.汕头
B.厦门
C.海南
D.深圳
22.
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