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韩陵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1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5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在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面对国家的困难局面,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材料三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是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失误原因有哪些?举出两个这一时期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4)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对世界的一大贡献,60多年来,我国一直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然而,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着领土主权的纷争,如钓鱼岛、南沙西沙的一些岛屿以及中印、中俄边界等地。
请你回答: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倡导?并在哪年什么事件中最早提出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是什么?
(4)你知道哪些和他相关的外交活动,试举一例。
(5)回顾他的一生,你认为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说出2条就可)
3.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请你回答:
(1)这个建议指什么?
(2)这是哪位领导人的批示?
(3)在此批示后我国出台了什么重大的计划?
(4)请你举出两个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2.选择题(共18题)

4.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D.《宪法》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D.废除两前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7.
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8.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中国共产党七大C.中国共产党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9.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
C.西藏和平解放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0.
我国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A.与中央的关系不同B.各自权限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D.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11.
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是(  )
A.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大锅饭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之路。但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你认为邓小平走的是什么路(  )
A.阶级斗争之路B.照搬苏联经验之路C.学习日本之路D.走自己的路
14.
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C.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D.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交往
15.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A.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B.与亚非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与发达国家结盟
16.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B.陈毅C.***D.刘少奇
17.
中共中央提出“实现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
A.筹建新中国时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D.中共“八大”上
18.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B.王大珩C.袁隆平D.王淦昌
19.
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在今天已经实现,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看报纸B.看电视C.上网D.打电话
20.
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小学教育B.九年义务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21.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