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人物篇)
下面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新中国探索时期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三位人物的姓名和荣誉。

(1)图一:_________________ 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__________________ 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__________________ 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篇)
下面四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

(4)根据图片信息回答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各开展了哪些重要运动?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农村政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成就篇)
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根据以上图片反映的信息,说明探索时期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感悟篇)
从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
(6)请回答: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感悟历史)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
材料三:
时间 | 1958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粮食产量 | 20000万吨 | 17000万吨 | 14350万吨 | 14750万吨 |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哪部法律文件?
(2)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路”?
(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1960年“左”倾错误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这时期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分别是什么?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给今天农村发展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一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当嘹亮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唱响,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摘自新浪网秋酿醇酒《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社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2.选择题- (共23题)
①建立新中国
②遵义会议
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⑤重庆谈判
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④⑤⑥ |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 |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A.②③④① | B.②①③④ | C.③②①④ | D.②③①④ |
A.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 |
B.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
C.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
A. 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 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结束了百年耻辱,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新 |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
C.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A.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
B.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
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
A.新中国成立——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B.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
C.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
D.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了近代百年屈辱 |
A. 雅克萨之战
B. 渡江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抗美援朝战争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大跃进”时期 |
B.农业合作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邱少云 D. 邓稼先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一五”计划完成后 |
C.土地改革完成后 | D.“三大改造”完成后 |
A.建立人民公社 | B.实行赎买政策 | C.建立合作社 | D.实施公私合营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轻工业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