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46中南校区2018--2019学年度下八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模拟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06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5

1.综合题(共4题)

1.
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三大理论的探究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 B. C. D.
(2)根据下列材料,简述三大理论间依次“继承”的主要表现。邓小平是怎样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
材料一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 ***思想的基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理论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我们高举***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思想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并成立亚投行,以实现与世界上其他各国携手共进、共同繁荣,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激动,请你参与。
(一路逐梦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45年8月
    胜利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底
    完成
1978年底
    召开
 
(梦想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始复兴”、“制度确立”、“伟大转折”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3.
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地名。
(1)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
(2)1957年,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修建的城市
(3)拉开我国农村改革序幕的省份。
(4)曾经是个小渔村,几年时间就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线城市
4.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简答题(共1题)

5.
阅读下列材料: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中强调“从今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这个中心工作确定于哪一次会议上?中共“十三大”又是如何阐述的?
(3)为实现这一中心工作,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举例说明我国历史上发生的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写出时间和名称就行)。

3.选择题(共8题)

6.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村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和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固新生政权
8.
2019年3月两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下列各项属于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
下图是1967年1月13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10.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成就,可分为①农业②轻工业③重工业④交通运输业等生产部门,如下图中直接显示出的经济建设信息有(  )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
下图中所反映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之一,使长春市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城市。该成就出现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它的中心是
A.沈阳第一机床厂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13.
邓小平理论是他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
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