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璜塘、月城2018-2019学年七年级12月作业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059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7

1.选择题(共4题)

1.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B.我们两的性格与脾气大相径庭,或许这就是我们合得来的原因。
C.“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D.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
2.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由于受恶劣天气影响,这周进园的游客比上周下降一倍。
B.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学校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C.春节来临,铺天盖地的各类红包活动,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D.专家指出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3.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正确的一句是( )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得到别人的指教,该是多么幸福的事。这份指教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②暴躁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明
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④②
4.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担持刀。狼不敢,眈眈相向。
A.敌:攻击B.苫蔽:堆积C.弛:解除D.前:上前

2.字词书写(共1题)

5.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怂yǒng(_______)②zhuó热(________)③quán伏(________)④禁gù(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6.
古诗鉴赏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
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
待汝成阴系钓舟。
【小题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怎样的特点?
【小题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文言文阅读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使,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脚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跑:兽类用足执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相数十步(____________) ②甚仓皇(_____________)
③狼闻声四(____________) ④令嗥 (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少顷,大狼至 少时,一狼径去
B.跑号如状 其一犬坐于
C.谋分捉  而两狼并驱如故
D.舍此趋彼 悟前狼假寐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養具洗得千千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几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款着一锅热腾膀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制过胡子。他的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②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道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③教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颖仔细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颖又大又短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小题1】从第①段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2】联系语境,分析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3】“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试说说“牧羊人”不让“我”帮他的原因是什么。
9.
现代文阅读
祖母年代的端午节
张枫丹
①家乡的端午节,许多风俗,至今仍沿袭。
②端午前一天,村里的小孩子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络子”。祖母的旧木箱里装着一些碎花布头和彩色丝线。她就用这五色丝线,为我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端午一早,祖母就开始忙碌。她穿着蓝袄蓝裤、系一条蓝底白花的围裙,用“五味草”煮了一锅鸭蛋。“五味草”会把鸭要染得黄黄的。鸭蛋一熟,我就挑了个最大最圆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蛋掏出来,对碰。谁的蛋壳先破,谁就输了,就剥了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
③家乡的端午节有吃麦螺的习俗。麦螺这东西不昂贵,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祖母喜欢用五味草煮麦螺。我和村里的小孩拿了半豌麦螺出来,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麦螺,留下螺壳,用弹弓一个个射到学校的屋项上,弄得旧瓦片噼里啪啦作响。
④初四ー早,祖母就叫我去田野找一捆沾着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祖母说这样能避邪。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吹干了。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腮腺炎,下已肿得鼓鼓的。祖母会针灸,她用门框上的干艾草,卷成一团。“呲”ー下燃起来,按在孩子下巴的肉上。燃着的干艾草冒出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这样几次,有时肿鼓鼓的下已会渐渐瘪下来。
⑤祖母包棕子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包的肉粽子,吃后齿颊留香。每年端午节,都有女人拿着粽叶来请教祖母。这么多年了,我仍能清地记着祖母包粽子的道道复杂工序。祖母先把粽叶浸在个大盆里,一遍一遍漂洗干净,捞起晾干,将糯米淘洗千冷倒在一个盆里,将一块五花肉切成丁,用盐、酱油腌一会儿。然后祖母坐在一只椅子上,左手拿两张粽叶,面朝下,相叠,右手另拿一张粽叶,面向上,交叉叠在左手粽叶的尾部,以接长粽叶,然后将粽叶叠成漏斗状,用左手拿住,右手放入米,在米上放几块肉丁,再盖上米,最后折转粽叶,包住米,包住四角成菱形状,然后拿一根水草在成型的粽子上绕几图,再将水草的头尾拿在一起转几转塞入草国内。一片片棕叶在祖母粗糙的手上灵巧地闪动。粽子包好了,祖母浇一锅水,等水沸,将粽子下锅。祖母每年都会告诉请教地的人,水要浸没粽子,才不会煮出夹生粽;先用旺火,后改小火;撤火后棕子还要放锅内焖一会儿。我围着灶台转来转去,等祖母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粽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祖母的手在蓝底白花的国裙上擦擦,然后 微闭双目深深吸上一ロ气,陶醉似的说:真香啊!
⑥真香!我也在心里赞叹。祖母已经过世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粽叶的清香。现在每年端午,我也会用五味草煮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回麦螺用五香煮,但我没有包肉粽子,尽管包肉粽子的道道工序我都熟悉,但毕竟太费时了。因为街上可以买到各种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一个一元钱,但我怎么也吃不出端午节那个闹哄哄的气氛。
【小题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小题2】赏析第⑤段“一片片粽叶在祖母粗糙的手上灵巧地闪动”中加点的“闪动”一词的作用。
【小题3】第⑥段中说“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粽叶的清香”,你认为“我”真能嗅到吗?为什么?
【小题4】请仔细体会第⑥段划线句所饱含的感情,并把它写下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