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
B.游览时满足于浮光掠影,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
C.这篇作品诗意隽永,富于哲理,其中蕴含的深层生态意识,更具有现实意义。 |
D.真正的生活,不像烟花那样总是阑珊,也不像角落的杂物等待尘封,可能会是细水长流,没有大江的一路奔腾。 |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
B.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
C.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
D.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
B.“表”是古代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铭”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 |
C.伛偻,原意驼背。在“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一句中,指老年人,此处运用了借代手法。 |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收集在《文忠集》里,《文忠集》是以他的谥号命名的。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漫兴九首(其一)①
杜 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②,便觉莺语太丁宁③。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②造次:轻率。③丁宁:言语恳切的样子。【小题1】第一句中“不醒”一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小题2】三、四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张纲传
《后汉书》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太守,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太守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太守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任从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B.渔人甚异之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辍耕之垄上 |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立志愿挺身而出为国家扫除灾难,不惜献出生命。 |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 |
C.张纲单车径入婴垒,对张婴分析利弊,晓以情理,使得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
D.张纲治理广陵只有一年,却使百姓和乐,社会安定,皇帝也给予了嘉奖和赞美。 |
①举孝廉不就
②纲延置上座
③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④思以爵禄相荣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母亲的奔跑
梁爽
①每天下午四点二十分,新世纪幼儿园的拱形大铁门会准时打开,一分不早,一分不晚。
②大门刚打开一道缝儿,接孩子的家长就一哄而进,如同洪水一般涌向教学楼的各间教室。下雨的时候,家长们会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涌动的洪水就泛起彩色的浪花。我母亲就是这浪花中的一朵。
③女儿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和母亲两个人去送。一路上,女儿几次挣脱我的手,往家的方向跑。最后,母亲用一支橘色的棒棒糖把女儿哄到老师手里。老师牵着女儿的手,母亲迟迟不肯离开,女儿含满泪花的眼睛里充满了乞求。老师关门的瞬间,传出了女儿的一句哭喊:“姥姥,放学你第一个来接我。”
④母亲噙着眼泪离开了幼儿园。白天几次打电话给母亲,都被她很快接起。
⑤“妈,您电话怎么接得这么快?”
⑥“我把手机放在手机袋里,洗衣服做饭都挂在脖子上,我怕万一老师打电话来听不到。”母亲的话语里带着明显的不安。
⑦我安慰母亲说:“没有特殊情况,老师是不会打电话的。”
⑧“不行,我得随时带在身上。”母亲叹了口气,“真希望时间能过得快点。”
⑨下午三点半,母亲穿戴整齐出了门,头发理得一丝不乱,像是要参加什么重要仪式。幼儿园其实就在小区里,总共不到十分钟的路。
⑩那一天,幼儿园大门打开的时候,母亲第一个冲了进去,并且跑出了她退休以后最好的速度,但赶到教室却是第二名。女儿班上安然的爸爸是第一名。安然爸爸有一段路没有跑,而是像刘翔跨栏一样跨过了花坛旁的白栏杆。母亲在跟我讲这些的时候,语气里有点气咻咻。
⑪“妈,您别这么较真儿,心脏不好,还有腰腿病,明天千万别跑了,不差那么一会儿。”
⑫母亲似乎没听到我的话,自顾自地说:“你不知道,我一进教室的门,就看见咱们家乖乖趴在窗台上,小脸儿正贴着玻璃四处张望呢。我明天说啥也得跑第一名!”
⑬其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从未跑出过第一名,但始终保持着第二名,总是比安然爸爸晚那么一点点。
⑭有一天,我意外地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说母亲在幼儿园的花坛边摔倒崴了脚,已经被接孩子的家长送到附近医院。我匆匆忙忙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正坐在走廊里的椅子上排队候诊,脚背肿得像个小馒头,头发乱蓬蓬的,一绺儿白发垂在耳旁。女儿偎依在母亲身边一声不吭,眼角还有没擦干的泪痕。
⑮母亲看到我说的第一句话:“今天是安然奶奶去的,要不是摔了一跤,我今天肯定第一。”看着母亲的脚,再听听母亲的话,我心一急,声音就大了起来:“妈,第不第一有那么重要吗!晚个几分钟又能怎样,你太宠孩子了!”
⑯“怎么不重要?我图个啥,孩子在幼儿园关了一天,多盼望大人早点来呀!”母亲说不下去,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我的眼泪也在眼窝里直打转。女儿看看母亲看看我,趴在母亲怀里,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⑰母亲不能下楼了。养脚的日子里,我每天负责接女儿。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赶到幼儿园的时候,教室里只剩下女儿一个人,或在看书,或在玩玩具。
⑱两个月后,母亲的脚好了。去接女儿的第一天,母亲又是下午三点半准时出门,穿戴整齐,头发一丝不乱。在幼儿园门口,母亲惊喜地发现,安然家是奶奶来接。
⑲母亲终于跑了第一名。在把女儿搂起的时候,母亲的喜悦溢于言表,“乖乖,姥姥今天是第一名!”
⑳女儿撇着嘴,不情愿地说:“姥姥,你以后晚点来接我,我想在幼儿园多玩一会儿。”
【小题1】文章以“母亲的奔跑”为题,有什么作用?
【小题2】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涌”字有何妙处?
【小题3】第⑨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怎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⑤“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3】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