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
(2)图2中,周恩来正在参加什么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
(3)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什么文件?有什么影响?图3之后,中美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图4多国代表欢呼庆祝指什么历史事件?
(5)结合图五,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请举2例?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全面推进,当今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外交布局?
(6)结合以上图片所学知识,我国取得如此外交成就原因?(写出2点)

(1)图1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
(2)图2中,周恩来正在参加什么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
(3)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什么文件?有什么影响?图3之后,中美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图4多国代表欢呼庆祝指什么历史事件?
(5)结合图五,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请举2例?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全面推进,当今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外交布局?
(6)结合以上图片所学知识,我国取得如此外交成就原因?(写出2点)
2.
材料(解析)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该歌曲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军队的名称叫什么?当时率军参战的司令员是谁?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完成于哪一年?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制度确立)
材料三: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3)据材料三内容:它属于建国后国家开展的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运动?
(6)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50年代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材料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某军队歌
材料二:这次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请回答:(1)该歌曲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军队的名称叫什么?当时率军参战的司令员是谁?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完成于哪一年?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制度确立)
材料三: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3)据材料三内容:它属于建国后国家开展的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1958年农民的诗
材料五: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了“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了一个月九十顿饭菜顿顿不重样。——195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运动是什么?(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运动?
(6)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50年代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26题)
3.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②国民大革命;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新中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②国民大革命;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新中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⑤ |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指
A.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
B.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D.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 |
8.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9.
史实和史论是构成史学的重要因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的评论。下列叙述属于史论的是
A.1951年秋,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进驻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
B.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
C.1953—1956年,我国相继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10.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生产合作社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生产合作社
11.
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2.
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侵略越南的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侵略越南的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13.
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面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D.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
14.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
C.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A. 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
C.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5.
观察下列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A.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土地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三大改造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52 | 71.8% | 6.9% | 0.7% | 1.5% | 19.1% |
1956 | 7% | 0.1% | 7.3% | 53.4% | 32.2% |
A.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土地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三大改造
1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8.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4.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中美建交 |
C.中国首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5.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A.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A.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26.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A.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B.承办上海APEC会议 |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