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海南三亚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563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4/11/26

1.简答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个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第一步: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清醒起来。请问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2)第二步:新中国成立——***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新中国的“新”是什么含义呢?
(3)第三步:三大改造,除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有哪两个方面?
(4)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2.
(共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972年作。
材料三:2010年3月27日晚,经大陆著名导演张艺谋重新诠释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在台湾台中市的洲际棒球场上演。目前,甘肃省有60家台资企业,包括台商投资建设的兰州正林农垦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主要加工瓜子,已成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请回答: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副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4分)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 (2分)最早是针对什么地方提出的?(2分)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2分)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2.选择题(共10题)

3.
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道:“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香港回归
C.澳门的回归
D.抗美援朝战争
4.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掌握了经济命脉D.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西藏和平解放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6.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
“它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也是一个伟大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中共八大B.新中国的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D.经济特区的建立
9.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下图为该周刊20世纪70年代某期的封面,主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访华意味着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
10.
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与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D.中美关系正常化
11.
这是一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图片中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  )
A.印度和缅甸接受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
B.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C.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2.
袁隆平的主要科技贡献是
A.发明“侯氏制碱法”B.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成功研制原子弹D.成功发射东方红l号卫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