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九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56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12/26

1.综合题(共5题)

1.
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了有关辛亥革命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10分)
(1)孙中山先生在《国事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请你把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编制成大事年表。(2分)
年 代
事   迹
1894年
组织兴中会。
1905年

1912年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4年
  
 
(2)以下是该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2分)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4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是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请问“新”在哪些方面?(4分)
(2)图2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4分)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2分)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1分)这次事变有什么历史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4分)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裕仁天皇(1926—1989年在位)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日本发动战争和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都是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裕仁天皇的批准。
材料二: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36年奉裕仁天皇敕令建立。1940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731部队培植各种致病细菌,并制造炸弹,在实战中施放撒播。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占领南京后,裕仁天皇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本军官……对南京大屠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材料三:由于日本政府与美国做了交易,以保留天皇制为条件实现所谓“无条件投降”,裕仁天皇因此得到了庇护,逃过了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但是,无论国际社会还是日本国内,对裕仁天皇应该接受战争罪行审判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以上均摘编自《世界知识》2012年22期康狄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裕仁天皇发动了哪些战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裕仁天皇犯有哪些战争罪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裕仁天皇的看法。(2分)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
材料二: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58个师近150万人、2800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分三路发起突然进攻。
材料三: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出动共190个师550万人,坦克和装甲车3500多辆,飞机5000多架。从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的范围内,发动全线进攻。规模之大,空前未有。
材料四:这次进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19世纪中期以来第一次另一个***梅德韦杰夫说:我们必须要让现代人“尽可能多的了解战争,让伟大的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人文价值在全球发挥凝聚作用”。你认为二战留下的“人文价值”有哪些?请举一例说明。(2分)

2.简答题(共1题)

6.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四例即可)
(2)请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3)材料二和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材料三中的“朱毛合”后建立了哪支队伍?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选择题(共9题)

7.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
8.如图图象中.能正确表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
9.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10.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
A.秋收起义B.北伐战争C.红军长征D.挺进大别山
11.
对以下漫画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图1中的法西斯认为发动侵略战争才是解决危机的“生路”
B.从图2可看出法西斯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
C.图3中的结局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D.这组漫画警示人们法西斯战争不是“生路”,而是“死路一条”
12.
(题文)《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脍炙人口,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它们主要取材于(  )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13.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4.
土耳其货币里拉上印有凯末尔的头像,说明了
A.凯末尔是个独裁者
B.凯末尔执政以来土耳其经济持续繁荣
C.凯末尔建立了农村银行
D.凯末尔革命和改革影响深远
15.
第一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这么说的依据是( )
A.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C.参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D.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