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宁大石桥水源镇二中八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549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6/28

1.判断题(共1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跨越海峡握手”,成为国人最热门的话题。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
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说说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沉甸甸的发问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2)“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你说说理由。
(3)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2.综合题(共3题)

2.
电信充值卡其用途已经不仅仪是为了手机充值,更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途径,下面是小强收集的几张电信卡,你结合这些卡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是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纪念卡,此卡发行的时间是哪一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了哪一项基本国策?
(2)图二和图三分别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纪念卡,请你说出这两个地区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在回归过程中,分别经过与哪两个国家的谈判历程?
(3)祖国统一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还有哪一地区未实现? 请你对这一任务的完成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或期望。
3.
分析材料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次是遵义会议,一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于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召开。由于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三中全会会期虽短,但是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封闭和墨守成规向改革开放的转变。全会发起了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宣告了中词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请回答:
(1)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说一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怎样的转变?
(4)这一会议的召开宣告了哪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4.
列举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列举题(共1题)

5.
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上取得的任意三项成就

4.选择题(共7题)

6.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当年“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受中央政府委派,率中国军队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
A.彭德怀
B.林彪
C.邓小平
D.刘伯承
8.
邓小平:“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
A.重庆B.深圳C.天津D.大连
9.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B.农村C.机关D.学校
10.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
A.社会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1.
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A. 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
D. 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2.探究下图中有几组线互相平行,有几组线互相垂直.

有{#blank#}1{#/blank#}组线互相平行.

有{#blank#}2{#/blank#}组线互相垂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列举题:(1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