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548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6

1.综合题(共4题)

1.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类文明在交流碰撞中融合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腾,土地肥沃,宜于农耕,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无不充满智慧和神奇。
(1)列举出材料一中所谈到的三个国家的文明成果各一例。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鉴赏西方古代建筑时,不要单纯、孤立地去探究是罗马式建筑还是哥特式建筑,把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严格地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因为哥特式建筑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的,在建筑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罗马式建筑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罗马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的联系。并试举一例世界史上的罗马式建筑。
材料三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自然地理环境明显不同于古代东方。它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但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古希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强大的国家所灭。
(3)材料三中的古希腊文明与材料一中的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
(4)仰望历史的星空,世界古代文明中无数成就如璀璨的繁星,从古至今,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文明成果?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格斯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1)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各是什么事件?
(2)请你列举出两位材料一中提到的“巨人”。
(3)请说出材料二中“美洲的发现”是由哪位航海家实现的。
(4)这两件大事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的一个英国人,18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和法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
A.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手有特权,我被分到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第三等级的人经过斗争取得了自由。
B.你们国家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们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国王说他是代表上帝来统治我们的,最后我们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C.我比你们幸运一些,我们国家没有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还镇压我们的反抗,结果我们在总司令的领导下通过斗争赶走了发号施令者,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起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
(1)A是哪国人?他们国家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文献以维护自己等级的权益?
(2)B所在国家人民发动革命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在革命后建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3)C所说的总司令是谁?他有什么重要的贡献?
(4)A、B、C三人所在国家进行的斗争有何共同点?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瓦特和他发明的机器。

材料二: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的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中出现的机器是什么?它把人们带进什么时代?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只要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选择题(共27题)

5.
没有革命的理论, 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 下列理论 ( 思想) 与行动对应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宪章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③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④三民主义———戊戌变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6.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各地出现了许多租地农场。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7.
与“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这些词汇有关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佛教
8.
古代某帝国几乎包括了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连通了亚欧大陆,该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西罗马帝国
9.
下列关于基督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兴起于1世纪
B.是在罗马共和国统治的地区兴起的
C.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因此寄希望于宗教,基督教应运而生
D.教徒信仰上帝和基督
10.
7世纪中叶,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的帝国,他们信奉的是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1.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A.庄园
B.城堡
C.侯国
D.教会
12.
中世纪,西欧大学兴起,大学的自治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大学自治地位主要表现不包括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思想言论自由权
D.教育自主权
13.
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其中的代表作是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奥赛罗》
D.《奥德赛》
14.
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A.《法学汇纂》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査士丁尼法典》
1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是
A.传播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
B.传播了从0到9的计数法
C.传播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向往
16.
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 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 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7.
屋大维已经是终身执政官和最高统帅了,公元前27年,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及“元首”的称号。从此,元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该材料反映出屋大维建立了()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8.
一位普通家庭中的男主人可以去参加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可以领取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古代雅典B.古代印度C.古代巴比伦D.古代罗马
19.
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20.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下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

21.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下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

22.
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的三角贸易的航程是
A.从欧洲到非洲到美洲
B.从美洲到欧洲到非洲
C.从非洲到美洲到欧洲
D.从欧洲到美洲到非洲
23.
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方最终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下列有关其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发展了欧、亚、非三大洲的友好关系
C.促进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D.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24.
某战役“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该战役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约克镇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25.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本主义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的代表作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神曲》
D.《哈姆雷特》
26.
下图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的名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表现出了人类母亲的美丽、温柔和慈爱。该画反映出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
A.人文主义B.保守主义
C.封建主义D.专制主义
27.
颁布于17世纪晚期,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文献是 (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28.
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意义是()
A.拓展了法国的疆域B.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统治
29.
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数比例的增长。据资料记载,1801﹣1831年的30年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的人口增长了两倍多。到183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英国城市人口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自然灾害严重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
30.
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A.宪章运动兴起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31.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一名言出自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共产党宣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