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大英百科全书》
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它是指什么制度?
(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被废除的?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所说的废除科举制度是“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
材料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请回答: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的著名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4)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5)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使秦二爷兴办的企业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材料一
| 清末之前 | 清末民初 |
日常生活 | — |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
发式 |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 剪辫 |
人际称谓 | 老爷、大人 | 先生、君 |
服饰 | 长袍马褂 | 西服、中山装、旗袍 |
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
(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
——《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选择题- (共21题)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
A.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C.《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
D.20世纪30年代日本扩大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马关条约》的评论
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
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洋务运动 |
B.鸦片战争 |
C.辛亥革命 |
D.新中国成立 |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
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
③“老爷,北京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你换一套中山装”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
时间 |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 资本(万元) | 日产量(万袋) |
1911年 | 10 | 约600 | 4.3 |
1919年 | 120 | 约4500 | 18.8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至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这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随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我的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