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八单元检测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542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5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大英百科全书》
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它是指什么制度?
(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被废除的?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所说的废除科举制度是“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请回答: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的著名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4)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5)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使秦二爷兴办的企业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之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旗袍
 
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
(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
4.
   材料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选择题(共21题)

5.
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6.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A.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D.20世纪30年代日本扩大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7.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A.陈独秀
B.鲁迅
C.郭沫若
D.聂耳
8.
《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马关条约》的评论
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
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清末张謇创办的实业是( )
A.大生纱厂
B.安庆内军械所
C.轮船招商局
D.天津电报总局
10.
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1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抗日战争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重工业为主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比较落后
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13.
下图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的剧照。该影片是
A.《歌女红牡丹》
B.《渔光曲》
C.《定军山》
D.《难夫难妻》
14.
19世纪后期,中国人行走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马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5.
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电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代特征的是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
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
③“老爷,北京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你换一套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
***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A.李鸿章B.詹天佑C.张謇D.左宗棠
17.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8.
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近代中国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
A.《中外纪闻》B.《国闻报》C.《民报》D.《申报》
19.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20.下列属于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而导致的遗传病的是(     )
21.
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2.阅读《散步》,完成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至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这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随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我的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3.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4.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下列哪组条件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25.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下列哪组条件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