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上海(时报)曾发《新陈代谢》一文,称:“新礼服兴 ,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拜礼兴,跪拜礼灭。”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社会永远在无声无息中进步,你认为当代人应该怎样应对社会的进步?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社会永远在无声无息中进步,你认为当代人应该怎样应对社会的进步?
2.
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 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 1910年至1912年京师大学堂的机构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子开办的私学与京师大学堂在教学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什么?它是哪所大学的前身?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 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 1910年至1912年京师大学堂的机构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子开办的私学与京师大学堂在教学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什么?它是哪所大学的前身?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餐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材料二 张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事先筹划。”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可知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 (不得照抄原文)结合学过的张謇事迹,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
(3)据材料三.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及你作出判断的依据 。(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
材料一 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餐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材料二 张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事先筹划。”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可知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 (不得照抄原文)结合学过的张謇事迹,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
(3)据材料三.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及你作出判断的依据 。(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
2.选择题- (共9题)
4.
“此事及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沿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废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被废的科举制存在时间是
A.唐朝一清朝 | B.隋朝一清朝 |
C.隋朝一中华民国 | D.三国一清朝 |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加大对民族工业的扶持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西方列强忙于应付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快速发展的途径
①北洋政府加大对民族工业的扶持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西方列强忙于应付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快速发展的途径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9.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A.赞成商务立国 |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 | D.提倡实业救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