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尽到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展检测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539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上海(时报)曾发《新陈代谢》一文,称:“新礼服兴 ,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拜礼兴,跪拜礼灭。”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社会永远在无声无息中进步,你认为当代人应该怎样应对社会的进步?
2.
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 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   1910年至1912年京师大学堂的机构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子开办的私学与京师大学堂在教学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什么?它是哪所大学的前身?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餐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材料二 张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事先筹划。”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可知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 (不得照抄原文)结合学过的张謇事迹,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 
(3)据材料三.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及你作出判断的依据 。(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

2.选择题(共9题)

4.
“此事及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沿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废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被废的科举制存在时间是
A.唐朝一清朝B.隋朝一清朝
C.隋朝一中华民国D.三国一清朝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加大对民族工业的扶持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西方列强忙于应付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快速发展的途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
6.
下列近代交通工具,最先传入中国的是
A.轮船、汽车B.飞机、火车
C.汽车、飞机D.轮船、火车
7.
下图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A.兴办洋务B.兴办学堂C.停止科考D.结束帝制
8.
在19世纪末,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当时上海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的
A.《时务报》B.《国闻报》C.《申报》D.《民报》
9.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A.赞成商务立国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D.提倡实业救国
10.
气势宏伟的旋律:“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出自《黄河大合唱》,它的曲作者是
A.冼星海B.郭沫若C.聂耳D.徐悲鸿
11.

请别人吃蛋糕时,你可以说:

12.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故争期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