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0538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20

1.材料分析题(共7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
(2)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
(3)简要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
(1)材料中的“奴隶”和“ 老爷”分别喻指什么?
(2)从材料看,托克维尔运用了哪些视角来观察英国工业革命的?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3.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1和图2所示的文字名称。
(2)图1所示的文物有哪些史料价值?
(3)图1和图2文物中的文字有何异同?
4.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5.
观察下列油画,回答问题。

(1)按上述油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对其重新排序。
(2)图 3和图4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作为对其国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5和图6油画的创作者对其笔下的中心人物分别持何种态度?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6.
下列遗物中可作为研究商史的第一手材料的是
A.B.C.D.
7.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7中的人物和漫画8中的熊分别指代哪个国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分别给两幅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依据。
(3)漫画反映历史事件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漫画的史料价值有什么影响?

2.单选题(共17题)

8.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9.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款应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0.
“高粱叶子青又青,9月18日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这首东北民谣起源于20世纪
A.20年代B.30年代C.70年代D.90年代
11.
“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相抗衡…… ”。这位“巨人”当是
A.列宁B.斯大林C.***D.马克思
12.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D.香港澳门回归
13.
1991年底,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锤子红旗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旗。这标志着
A.欧盟建立B.东欧剧变C.苏联解体D.华约解散
14.
洋务运动时期,“掌管各国外交、派出使臣、通商、关税、筹办海防、长江水师、北洋海军、购制船炮及制造、矿务、电线、铁路、学堂等事”的机构是:
A. 北洋大臣
B. 军机处
C. 总理衙门
D. 外交部
15.
“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中的“它”指的是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光荣革命D.宗教改革
16.
马克思曾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段话反映了马克思观察社会变迁的视角是
A.环境变化B.技术革新
C.民众感受D.观念更新
17.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天方教之事天,同于儒之事上帝,而袭取释教礼拜斋戒、持诵施舍、因果浅近之说以佐之,大旨亦无恶于世教”。其中的“天方教”是指
A.佛教B.伊斯兰教C.儒教D.基督教
18.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段话描述的是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9.
美国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惟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在此
A.批评极端民族主义B.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
C.强调维护世界和平D.关注弱势民族的呼声
20.
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作者称许华盛顿主要是因为他
A.反对君主制,不搞世袭B.创立了民主共和的体制
C.建立了统一的联邦国家D.是军事奇才有赫赫战功
21.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历史研究要
A.注重探究事实真相B.关注古今之间联系
C.努力发现全新材料D.重视最新史学观点
22.
希罗多德《历史》中经常有“以上所述都是我个人亲自观察、判断和探索的结果”、“我是按照我自己所相信的来讲的”、“但是我以为……还有另外的原因”、“我说不确实了”。据此推测他的治史原则是
A.大胆假设B.追求真实
C.凭空想象D.重视直觉
23.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史如一首诗,西洋史如一本剧。西洋史正如几幕精彩的硬地网球赛,中国史则直是一片琴韵悠扬也”。这表明他认为中国历史具有
A.艺术性B.延续性C.多变性D.神秘性
24.
下列反映古代阿拉伯文明成就的图片是
A.B.C.D.

3.选择题(共13题)

25.

两人在相同的沙滩上漫步,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脚印,则(  )

26.

酿酒过程中若操作不慎,所酿的酒可能变酸.分析回答:

(1)酿酒所需的微生物是{#blank#}1{#/blank#} ,产生的酒精可以与{#blank#}2{#/blank#} (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2)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blank#}3{#/blank#}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blank#}4{#/blank#} 法(填“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把它们接种到{#blank#}5{#/blank#}(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blank#}6{#/blank#}

(3)实验室中常用{#blank#}7{#/blank#} 法对培养基及器皿进行灭菌.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blank#}8{#/blank#} 、{#blank#}9{#/blank#} 和无机盐.

27.

酿酒过程中若操作不慎,所酿的酒可能变酸.分析回答:

(1)酿酒所需的微生物是{#blank#}1{#/blank#} ,产生的酒精可以与{#blank#}2{#/blank#} (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2)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blank#}3{#/blank#}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blank#}4{#/blank#} 法(填“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把它们接种到{#blank#}5{#/blank#}(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blank#}6{#/blank#}

(3)实验室中常用{#blank#}7{#/blank#} 法对培养基及器皿进行灭菌.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blank#}8{#/blank#} 、{#blank#}9{#/blank#} 和无机盐.

28.

物体间挤压产生的形变效果是由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blank#}1{#/blank#}决定的.物体某个面上受到的压力跟该受力面积的比值就等于物体受到的 {#blank#}2{#/blank#};1帕等于  {#blank#}3{#/blank#}牛/米2

29.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30.

下列直线中能够代表光线的是(  )

31.

下列直线中能够代表光线的是(  )

32.

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

(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blank#}1{#/blank#} ,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利用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blank#}2{#/blank#} 键.

(3)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blank#}3{#/blank#} .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blank#}4{#/blank#}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blank#}5{#/blank#} (填过程)合成mRNA.

(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下图中的何种Ti质粒?{#blank#}6{#/blank#} 

(5)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blank#}7{#/blank#} 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blank#}8{#/blank#} .

33.

回答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相关问题:

(1)培育转基因植物过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blank#}1{#/blank#} ,并且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表达和发挥作用.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利用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blank#}2{#/blank#} 键.

(3)组成基因表达载体的单体是{#blank#}3{#/blank#} .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blank#}4{#/blank#}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这种结合完成后才能驱动目的基因通过{#blank#}5{#/blank#} (填过程)合成mRNA.

(4)用两种限制酶XbaI和SacI(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下图中的何种Ti质粒?{#blank#}6{#/blank#} 

(5)将受体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应用{#blank#}7{#/blank#} 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blank#}8{#/blank#} .

34.

洋葱是高中生物实验的常用材料.请回答:

(1)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被染成绿色的细胞结构是{#blank#}1{#/blank#}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没有而黑藻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细胞器是{#blank#}2{#/blank#} .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常选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实验中可以根据{#blank#}3{#/blank#} 、{#blank#}4{#/blank#} 等的变化来判断和比较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

(3)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解离的主要目的是{#blank#}5{#/blank#} .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需找到{#blank#}6{#/blank#} 区的细胞,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所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是{#blank#}7{#/blank#} .

35.

洋葱是高中生物实验的常用材料.请回答:

(1)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被染成绿色的细胞结构是{#blank#}1{#/blank#}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没有而黑藻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细胞器是{#blank#}2{#/blank#} .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常选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实验中可以根据{#blank#}3{#/blank#} 、{#blank#}4{#/blank#} 等的变化来判断和比较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

(3)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解离的主要目的是{#blank#}5{#/blank#} .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需找到{#blank#}6{#/blank#} 区的细胞,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所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是{#blank#}7{#/blank#} .

36.

如图所示,开关断开时会触电的小鸟是{#blank#}1{#/blank#} (选填“甲”、“乙”、“都不触电”、“都触电”),开关闭合时会触电的小鸟是{#blank#}2{#/blank#} (选填“甲”、“乙”、“都不触电”、“都触电”).


37.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4.多选题(共1题)

38.
右图为20世纪初期西方人笔下的中国形象,其主旨是
A.破碎的巨人不堪一击B.腐朽落后导致了挨打
C.西方的盛宴中国的悲剧D.巨人虽倒却实力犹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7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3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