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改革是强国之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依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进步

材料三:邓小平画像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其出自哪次改革?当时依据的纲领是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的情况?由此材料可以看出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3)1985年后,城市改革也拉开了序幕,重点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评价他为中国的改革做出的贡献。
材料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进步

材料三:邓小平画像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其出自哪次改革?当时依据的纲领是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的情况?由此材料可以看出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3)1985年后,城市改革也拉开了序幕,重点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评价他为中国的改革做出的贡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地区回归时的场景?它们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2)它们的回归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其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台湾和大陆往来的图片

(3)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到什么信息?从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在维护祖国统一的方面,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材料一: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地区回归时的场景?它们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2)它们的回归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其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台湾和大陆往来的图片

(3)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到什么信息?从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在维护祖国统一的方面,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2.选择题- (共11题)
5.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实行了土地公有制。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实行了土地公有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8.
***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A.农业 | B.手工业 | C.轻工业 | D.重工业 |
12.
20世纪90年代,“海基会”“海协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④海峡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④海峡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④ |
13.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③④②① |
3.填空题- (共4题)
14.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根据内容填写领导这三次巨变的伟人:
(1)第一次是1911年_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第二次是1949年__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_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第一次是1911年_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第二次是1949年__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第三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_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5.
重大会议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1)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称谓,并确立其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______
(2)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1)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称谓,并确立其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______
(2)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
改正:
(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改正:
(3)1957年“一桥飞架南北”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
改正:
(4)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事件是中共八大的召开( )
改正:
(1)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
改正:
(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改正:
(3)1957年“一桥飞架南北”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
改正:
(4)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事件是中共八大的召开( )
改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