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2.字词书写- (共1题)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____)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ménglóng(_____)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____)跃的铁的兽 jǐ(____)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____)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ménglóng(_____)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____)跃的铁的兽 jǐ(____)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3.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 陈 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①海:指湖泊。
【小题1】请简要分析诗中“直上”一词的妙处。
【小题2】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从军行
[唐] 陈 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①海:指湖泊。
【小题1】请简要分析诗中“直上”一词的妙处。
【小题2】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 | B | C |
山中杂诗 [南朝] 吴 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 卢 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
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③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 ①
(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多获全济(_____)
(2)甚异之(_____)
(3)见许(_____)
(4)朝议令善明举(_____)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两处)
善 明 举 州 乡 北 平 田 惠 绍 使 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小题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 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多获全济(_____)
(2)甚异之(_____)
(3)见许(_____)
(4)朝议令善明举(_____)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两处)
善 明 举 州 乡 北 平 田 惠 绍 使 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小题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
B.为之叹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C.善明以母在虏中/以刀劈狼首 (《狼》) |
D.痛悼于怀/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老北京的中秋节
①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女儿节、丰收节、兔儿爷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甲] 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乙] 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丙]
②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子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中秋节北京人有买兔儿爷,请“神只①”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只”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③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北京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④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讲究、习俗虽然形式多样,但其内涵都在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追求和向往。
[注] ①神只:即神祇,指的是天神与地神。
【小题1】选文围绕“老北京的中秋节”,首先简单介绍了________,接着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然后简单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上下文,下面的句子放到第①段中______(从甲、乙、丙中选)处最为恰当。
“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还称团圆节。
【小题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对老北京中秋节的说明,谈谈你认为现代人应如何处理现代生活与传统节日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 中秋节期间,北京等城市的多个公园内欢歌笑语,周边居民相约来此吃月饼,赏歌舞,听故事,月下欢歌一片。逢此佳节的小假期,一些人走亲访友,共同追忆往昔岁月。北京“拜兔儿爷”的中秋祭月习俗也重新回归大众,市民自发将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大小各异的“兔儿爷”搭成一座塔墙,小孩子们对着“兔儿爷”拜上一拜。老北京传统工艺“鬃人白”传人白霖说,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儿爷、给亲朋送兔儿爷的习俗。 (有删改)
材料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很多在外乡打拼的人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身处异地而仰望同一轮明月。一些网友过起了通过网络记录幸福、寄托祝福的“E中秋”节日。有的选择在网络论坛和微博上互诉想家的心情;有的自己制作或转发精美的Flash祝福图片、贺卡,向互联网另一端的亲朋好友送去祝福;还有人通过电子购物,快递节日礼物。(选自中秋晚会主持人台词)
材料三 尽管国内主流媒体很少宣扬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百姓热热闹闹过洋节的心情。现如今国人流行过洋节,不仅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大节,就连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这类根本没几个中国人说得出来由的西洋节日,大家也照过不误。这样的情况不免让人纳闷:西方的节日,咋就那么受宠?自己国家的节日啥时候失宠的?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忘本。
老北京的中秋节
①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女儿节、丰收节、兔儿爷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甲] 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乙] 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丙]
②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子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中秋节北京人有买兔儿爷,请“神只①”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只”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③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北京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④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讲究、习俗虽然形式多样,但其内涵都在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追求和向往。
[注] ①神只:即神祇,指的是天神与地神。
【小题1】选文围绕“老北京的中秋节”,首先简单介绍了________,接着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然后简单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上下文,下面的句子放到第①段中______(从甲、乙、丙中选)处最为恰当。
“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还称团圆节。
【小题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对老北京中秋节的说明,谈谈你认为现代人应如何处理现代生活与传统节日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 中秋节期间,北京等城市的多个公园内欢歌笑语,周边居民相约来此吃月饼,赏歌舞,听故事,月下欢歌一片。逢此佳节的小假期,一些人走亲访友,共同追忆往昔岁月。北京“拜兔儿爷”的中秋祭月习俗也重新回归大众,市民自发将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大小各异的“兔儿爷”搭成一座塔墙,小孩子们对着“兔儿爷”拜上一拜。老北京传统工艺“鬃人白”传人白霖说,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儿爷、给亲朋送兔儿爷的习俗。 (有删改)
材料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很多在外乡打拼的人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身处异地而仰望同一轮明月。一些网友过起了通过网络记录幸福、寄托祝福的“E中秋”节日。有的选择在网络论坛和微博上互诉想家的心情;有的自己制作或转发精美的Flash祝福图片、贺卡,向互联网另一端的亲朋好友送去祝福;还有人通过电子购物,快递节日礼物。(选自中秋晚会主持人台词)
材料三 尽管国内主流媒体很少宣扬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百姓热热闹闹过洋节的心情。现如今国人流行过洋节,不仅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大节,就连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这类根本没几个中国人说得出来由的西洋节日,大家也照过不误。这样的情况不免让人纳闷:西方的节日,咋就那么受宠?自己国家的节日啥时候失宠的?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忘本。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 乾
①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时,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②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③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④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⑤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⑥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黏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⑦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⑧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⑨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个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⑩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⑪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⑫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⑬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注] ①锔(jū):用锔子连接破裂的陶瓷器等。
【小题1】作者回忆了北京小胡同的哪些事情?
【小题2】作者写到北京的死胡同时,也写了其他地方的胡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阅读第⑨⑩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小题4】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⑨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好在哪里。
【小题5】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 乾
①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时,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②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③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④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⑤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⑥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黏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⑦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⑧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⑨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个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⑩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⑪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⑫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⑬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注] ①锔(jū):用锔子连接破裂的陶瓷器等。
【小题1】作者回忆了北京小胡同的哪些事情?
【小题2】作者写到北京的死胡同时,也写了其他地方的胡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阅读第⑨⑩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小题4】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⑨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好在哪里。
【小题5】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6.名著阅读- (共1题)
7.
名著阅读。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的人物。
①“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句中的“她”是________。
②“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句中的“他”是________。
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句中的“他”是________。
(2)你准备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你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两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__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鲁迅先生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的人物。
①“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句中的“她”是________。
②“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句中的“他”是________。
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句中的“他”是________。
(2)你准备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你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两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__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鲁迅先生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 B.《阿长与〈山海经〉》 | C.《二十四孝图》 |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
7.语言表达- (共1题)
8.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句。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共1题)
9.
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扬扬地回答说:“35桶。”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顾客的话有何言外之意?
9.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