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她的新风格使她鹤立鸡群,不过大多数人只是笑话她。 |
B.虽然他生病了,可还是孜孜不倦地在学习。 |
C.登上文笔塔,俯瞰文山城,只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
D.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
A.旁骛(wù) 拮据(jié) 箴言(jiān) 附庸风雅(yōng) |
B.亵渎(xiè) 作揖(yī) 宽宥(yòu) 箪食壶浆(dān) |
C.灰烬(jìn) 褴褛(lǔ) 阴晦(huì) 矫揉造作(jiáo) |
D.豢养(juàn) 妨碍(ài) 应酬(chóu) 面面厮觑(qù) |
A.法律需要通过惩戒和警示来教育和引导人们。 |
B.政府在政务微博上所发布的信息是否准确,是保证政府公信力不受伤害的关键。 |
C.经济的高速度,带来环境的高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 |
D.因为被评为“三七之乡”,使文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
A.《故乡》选自小说集《彷徨》,其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B.《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C.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
D.《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小题1】“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任选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千古名句的。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伛偻提携 ______ (2)弈者胜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3】选文第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小题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王丹枫
①那是七八年前的事儿了。
②我去南部的一座小城旅游。那是下午的三点钟,太阳的位置正西偏北,葱茏的绿快要将这座小城淹没,知了有一搭没一搭地叫叫停停,我漫不经心地在一条古旧的小街晃荡,浩浩荡荡的云朵打着滚儿掠过我的头顶,好生惬意。
③小街左右两边的店铺都是一些做小本买卖的,有吹糖人的,烤红薯的,卖凉粉的,一家老式剃头店隔壁的店铺让我一怔,“李氏修笔店”五个油漆剥落的大字凄惶突兀地跌进我的视线里。
④这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店。店门大开,一盏锈渍斑驳的台灯竭力将光源拢向工作台,偶尔还恶作剧般冒出几下“哧哧”声响。
⑤玻璃柜台前靠着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大叔,盯着台灯前磨笔尖的修笔匠人。这修笔老人头发掉得快没了,见他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在电机上蜻蜓点水般打磨笔尖,根本没注意到我这个陌生的闯入者。
⑥师傅的工作台有些凌乱,堆满了钢笔零件,包括各种型号的笔尖、笔舌、笔帽、笔杆、笔帽上带的别夹,连吸墨水的塑料细管都齐备。摆在他右前方的放大镜、小钳子、镊子、小锤子、小榔头和油石等浸满了时光老熟的气息。
⑦我环视了一周,房顶很高,生硬地拽下来一顶老式吊扇,一面墙上敷满了几十年前的报纸,对应的另一堵墙上挂着一幅“笔”的竖幅书法,裱纸泛黄,显然有些年月了。老人除了修笔,还卖钢笔,玻璃柜前陈设着清一色的国产老钢笔,大众价位居多,有些笔“隐退江湖”好些年了,陡然邂逅,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了往日时光。
⑧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支钢笔,是父亲一连几个晚上去河沟下笼子捉鳝鱼,拿到集市上变现后买来的。“这个可不便宜,要爱惜用,坏了,小心我捶你!”父亲递给我钢笔时,我看到他的眼睛肿得像小灯笼椒,眼眶血丝满覆但透出的仍是爱,虽然父亲在我和两个弟弟面前老是板着张脸。
⑨我记得拿到钢笔的当天,我用它写了日记,大致意思是“爸爸挣钱买这支钢笔很辛苦,白天要做工,晚上熬夜捕鱼,觉都没睡好。爸爸的心意和这支钢笔我会永远珍惜……”后来,这支钢笔一直陪着我到高中毕业,其间,漏水修过多次,换过几次笔尖,也没舍得扔,现在还藏在老家的木箱子里。
⑩老一辈人大多崇尚节俭,钢笔坏了,能修则修。那时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要求钢笔书写,笔尖掉到地上很容易裂开,损坏率相当高,这时修钢笔的师傅就“有了用武之地”。一支罢工的钢笔,修笔匠接过来查看一番后,麻利地从工具箱中取出锉刀、镊子、油石等,用钢笔钳夹紧钢笔,旋着拧开笔套,取出笔舌与笔尖。尔后将笔尖在油石或者打磨机上来回打磨,掌控好力度是真功夫,再用火烧笔舌,以此让笔尖与笔舌贴合绵密,这样墨水才能出水顺畅。有些颇为内秀的修笔匠人还能在钢笔上刻字、刻画,这门绝技没有个六七年工夫苦练,出不来。
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裁缝给人做中山装,时兴在胸口上衣兜处留一个插钢笔的缝隙口,金色或者银色的笔帽在豁亮的日照和灯光照射下夺人眼目,整个人的腔调瞬间高出一大截儿。现在完全颠倒了个儿,若是谁还在外衣兜别支钢笔,肯定会被笑话“老土”。如今,写字的人少了,用钢笔写字的人更少了,修钢笔的匠人少上加少——绝迹是早晚的事儿。
⑫小城之行,偶遇“李氏修笔店”,能跟修笔师傅唠上几句算是我的福气。前来修笔的那位大叔说,“李师傅修笔尖是一绝,经他之手打磨过的笔尖比新买的钢笔用起来还顺,我是这儿的老顾客。钢笔风光的那些年,很多人慕名而来,新买的钢笔找李师傅磨一磨,真的会‘点石成金’,好用得不得了。”修的时间长了,李师傅练出了手感,指头稍微一用力就能准确判断笔尖出了什么毛病。变形的笔尖,经他一捯饬,水畅了,笔润了。
⑬机械化虽然带来了产量,却不能复制手艺人的灵气。修笔全是纯手工活,看着挺简单的,几分钟工夫就让一支“休克”的钢笔“起死回生”,实则是修笔匠人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其间的辛酸与付出,外人难以想象。
⑭ “一个笔尖,用顺手了,换个新的未必写得顺手。”李师傅坚持能不换笔尖就不换。他已经七十好几了,身体大不如从前,长时间低头工作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瘦骨嶙峋的身躯都有些佝偻变形,“老咯,不服输都不行。虽然不知道还能在这儿守多久,但修一天是一天吧!”拜别李师傅,走出屋外时,浓重的夕光快逼近店里了。
⑮多年以后,再次经过那座城市,我特意带上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支钢笔去找李师傅,但是“李氏修笔店”不见了,街道边的几棵古树也不见了。那条小街轰隆作响,几台挖掘机凿开地面掀起的尘土漫天飞扬,我彻底找不着北了……
【小题1】文章开头说的“七八年前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小题2】请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李氏修笔店”五个油漆剥落的大字凄惶突兀地跌进我的视线里。
【小题3】说说第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李师傅是个怎样的人。
【小题5】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小题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小题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从上面图表中归纳出主要信息。
【小题2】结合上图内容,请你在“怎样学习更有效”主题班会上拟写一篇发言稿,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60字。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