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私立达兴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475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综合题(共1题)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二: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商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其中,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高产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两4钱,在当年诸多的“卫星”中特别耀眼,更有一个惊人的“卫星”口号“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匹毛驴拉不动”。

材料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摘自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材料一中“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农业改造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方式?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材料相关的事件。同一时期我国在农村还实行了哪一项政策?

(4)材料四中“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23题)

2.
口号和主张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和主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求富”
②自由、平等、民主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民主、科学
A.④②③①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②③①④
3.

某同学不慎摔伤,血液从伤口喷出,呈鲜红色,你认为应该怎样急救?(  )

4.
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
***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
土地改革时,最能体现新中国政府对地主阶级进行改造的是(   )
A.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分给地主一份应得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7.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烈士陵园。请问我国抗美援朝的是哪支军队?(   )
A.中国工农红军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武装警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
8.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宪法》
10.
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关键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雷锋
D. 邓稼先
11.
下列史实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东方红1号”升天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③重返联合国
④粉碎“四人帮”  ⑤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⑥“八六三计划”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③④⑥⑤
12.
下图是我国在某个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与轻重工业之间比例的示意图,“某个时期”应该是( )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文革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
13.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4.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5.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答案是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
观察下面示意图,造成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改革开放
17.
“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18.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19.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
20.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历程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有
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②创建经济特区
③开发上海浦东开发区
④加入世贸组织
⑤大庆油田建成,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A.①⑤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1.
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B.珠海C.汕头D.海南省
2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实行土地公有制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23.
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
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    )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