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10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3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黑暗引向光明,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梦”,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怎样的?(1分)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回归梦、小康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
(3)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是什么?(2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请结合相关链接谈谈青少年如何迎接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挑战?(4分)
【相关链接】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比较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3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黑暗引向光明,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梦”,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怎样的?(1分)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回归梦、小康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
(3)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是什么?(2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请结合相关链接谈谈青少年如何迎接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挑战?(4分)
【相关链接】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比较
时期 内容 | 工业经济时代 | 知识经济时代 |
人才需求特点 | 知识专业化 | 知识综合化 |
服从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 | |
强调权威 | 强调创新 | |
…… | …… | |
应对之策 | 阶段学习 | 终身学习 |
2.
(10分)回眸近代嘉兴的风雨历程,感悟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复兴之旅。
史料一:1911年10月11日,嘉兴府学堂(嘉兴一中前身)轰动,计宗型丢掉假辫子并立即离校,学校暂时停课。部分学生光头(即不戴假发辫)上街,引起路人注目,城内传说,上海来了革命党。
史料二:民国8年5月9日,嘉兴各校齐集教育讲演厅举行“国耻”大会。参加游行队伍的学生手执小白旗,上书“毋忘国耻”,“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等口号。“沿途观者皆敬服学生之爱国情”,有自发走进游行之列,以支持学生爱国之举。
史料三:1937年11月8日至14日,从宁波、嘉定等地赶来的中国军队第一二八师、一○九师、独立第十三旅第一团等部在沪杭铁路嘉善至枫泾段,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达七个昼夜之久,使日军付出了包括少将旅团长在内数千士兵伤亡的代价。
请回答:(1)史料一折射出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一历史大事?这一历史大事对近代中国文明进步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3分)
(2)史料二中的“国耻”是指什么?与以往相比,史料二反映的救亡图存运动显示出怎样新的进步意义?(3分)
(3)史料三表明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一大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请再选择一个角度探寻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史料一:1911年10月11日,嘉兴府学堂(嘉兴一中前身)轰动,计宗型丢掉假辫子并立即离校,学校暂时停课。部分学生光头(即不戴假发辫)上街,引起路人注目,城内传说,上海来了革命党。
史料二:民国8年5月9日,嘉兴各校齐集教育讲演厅举行“国耻”大会。参加游行队伍的学生手执小白旗,上书“毋忘国耻”,“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等口号。“沿途观者皆敬服学生之爱国情”,有自发走进游行之列,以支持学生爱国之举。
史料三:1937年11月8日至14日,从宁波、嘉定等地赶来的中国军队第一二八师、一○九师、独立第十三旅第一团等部在沪杭铁路嘉善至枫泾段,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达七个昼夜之久,使日军付出了包括少将旅团长在内数千士兵伤亡的代价。
请回答:(1)史料一折射出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一历史大事?这一历史大事对近代中国文明进步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3分)
(2)史料二中的“国耻”是指什么?与以往相比,史料二反映的救亡图存运动显示出怎样新的进步意义?(3分)
(3)史料三表明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一大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请再选择一个角度探寻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3.
(10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口号,率领我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业绩。
史料一:“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号召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当时已提出怎样的民主革命任务?并列举北伐战争中“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成果各一例。(3分)
史料二:“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10月,***在论述了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时提出的。
(2)革命的理论来源于革命的实践,“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在哪些革命实践之上?(3分)
史料三:“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这是1935年5月,***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拾起的任务》报告中概括的三大口号。
(3)列举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是如何为“停止内战,实现抗战”而努力的史实。(4分)
史料一:“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号召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当时已提出怎样的民主革命任务?并列举北伐战争中“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成果各一例。(3分)
史料二:“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10月,***在论述了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时提出的。
(2)革命的理论来源于革命的实践,“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在哪些革命实践之上?(3分)
史料三:“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这是1935年5月,***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拾起的任务》报告中概括的三大口号。
(3)列举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是如何为“停止内战,实现抗战”而努力的史实。(4分)
4.
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二:“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摘自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2)材料二反映两位作者对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各持什么观点?
材料三:

(3)图一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图二会议签订的“协定”是否带来真正的和平?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5)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 参战国 | 持续时间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员 | 伤亡人员 | 直接经济损失 |
一战 | 30多个 | 4年多 | 15亿 | 0.7亿 | 0.3亿 | 1805亿美元 |
二战 | 60多个 | 6年 | 20亿 | 1亿 | 0.7亿 | 4万亿美元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二:“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摘自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2)材料二反映两位作者对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各持什么观点?
材料三:

(3)图一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图二会议签订的“协定”是否带来真正的和平?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5)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11题)
5.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一生,其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不包括( )
A.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B.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制度 |
C.创建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 D.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
7.
1919年11月5日天津《大公报》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继续五四运动传播新文化于全国国民的作用,其进行方向在唤醒国民、改良社会、发展个人、增进学术,使我国社会日就进化,共和国体日形巩固。这一评论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是五四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 B.以巩固民主共和制为目的 |
C.推进我国社会不断进化 | D.是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
8.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9.
某同学在自编《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场景,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
B.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壮烈的一战 |
C.强渡大渡河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
D.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
10.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B.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
C.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
D.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
11.
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有( )
①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④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①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④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2.
罗斯福就职演说:“……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正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还有大批公民正以艰辛的劳动换取微薄的报酬。”针对这些现状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是( )
①整顿金融,实施新货币政策 ②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③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 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①整顿金融,实施新货币政策 ②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③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 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