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中国工农红军为何要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艰难的长征路?(1分)
(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2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中国工农红军为何要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艰难的长征路?(1分)
(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3分)
(2)这次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2分)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3分)
(2)这次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2分)
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中国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1)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凶恶残暴,在中国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请你举2例说明。(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2分,至少说出一项)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请你进行简单总结。(4分)
(1)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凶恶残暴,在中国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请你举2例说明。(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2分,至少说出一项)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请你进行简单总结。(4分)
2.判断题- (共5题)
3.综合题- (共2题)
9.
主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步骤一: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哪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步骤二:听歌曲——体会不屈的战争
材料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炮,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材料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分党,不分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强盗正在走向灭亡,待到最后胜利日,世界的和平见曙光。
(2)材料一是《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片段。根据这段歌词,归纳《黄河大合唱》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
(3)材料二是《游击队之歌》,它唱出了中国人民共同对抗日军的情景,请写出抗战中中国军队英勇抗敌的两个著名战役。你认为抗战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步骤一: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哪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步骤二:听歌曲——体会不屈的战争
材料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炮,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材料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分党,不分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强盗正在走向灭亡,待到最后胜利日,世界的和平见曙光。
(2)材料一是《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片段。根据这段歌词,归纳《黄河大合唱》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
(3)材料二是《游击队之歌》,它唱出了中国人民共同对抗日军的情景,请写出抗战中中国军队英勇抗敌的两个著名战役。你认为抗战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0.
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1分)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1分)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4.选择题- (共6题)
12.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
A.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 D.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 |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判断题:(5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