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五: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大胜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请说明理由。
(4)材料四中罗斯福为应对危机而进行“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它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是从哪一重大会议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请举例说明“特色”之处(至少两例)。
(6)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五: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大胜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请说明理由。
(4)材料四中罗斯福为应对危机而进行“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它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是从哪一重大会议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请举例说明“特色”之处(至少两例)。
(6)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
2.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途径,并做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2009年9月1日,在波兰北部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波兰总理图斯克、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席了二战欧洲战争爆发70周年纪念仪式。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致辞时说,为了战胜法西斯,全世界付出了巨大代价,五千万人死于这场战争。普京说“我们应该反省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他说,俄罗斯议会对1939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谴责,因此俄有权望其他国家也同样谴责自己的错误。
材料三: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是希求帝国自存自卫与东亚安全而出现,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联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皇裕仁•停战诏书》
材料四: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在重庆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机构与联合战线共同战斗,直至德日意法西斯完全崩溃为止。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之下,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
会议在重庆召开,达成了中英美三国联合行动的协议,正式结成三国军队同盟。1941年12月31日,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罗斯福总统倡议在重庆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部,负责指挥中国和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地区盟军作战,重庆成为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部。
——摘编自管维良《从巴都到陪都—简明重庆史》
材料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写出图一中两大对峙集团的名称;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速这场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3)材料三中的“敌用残酷之炸弹”是指何事?对当时的战争有什么影响?从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分别看出日本对这场法西斯战争持什么态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庆成为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并驾齐驱的城市,举世瞩目。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地位迅速上升的原因。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2009年9月1日,在波兰北部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波兰总理图斯克、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席了二战欧洲战争爆发70周年纪念仪式。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致辞时说,为了战胜法西斯,全世界付出了巨大代价,五千万人死于这场战争。普京说“我们应该反省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他说,俄罗斯议会对1939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谴责,因此俄有权望其他国家也同样谴责自己的错误。
材料三: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是希求帝国自存自卫与东亚安全而出现,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联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皇裕仁•停战诏书》
材料四: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在重庆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机构与联合战线共同战斗,直至德日意法西斯完全崩溃为止。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之下,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

——摘编自管维良《从巴都到陪都—简明重庆史》
材料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写出图一中两大对峙集团的名称;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速这场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3)材料三中的“敌用残酷之炸弹”是指何事?对当时的战争有什么影响?从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分别看出日本对这场法西斯战争持什么态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庆成为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并驾齐驱的城市,举世瞩目。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地位迅速上升的原因。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选择题- (共12题)
3.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对于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第一期 | B.维新变法——第二期 |
C.辛亥革命——第三期 | D.新文化运动——第三期 |
4.
下列词组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长征存实力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渡江主沉浮 |
B.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挺进大别山 |
D.挺进大别山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长征存实力 渡江主沉浮 |
5.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歌,奔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8.
下列关于澳门问题表述错误的是()
A.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B.澳门回归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驻军澳门。 |
C.1982年,针对澳门问题,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了谈判 |
D.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五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 |
9.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 | B.香港、澳门回归 |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10.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12.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宰割中国 | B.削弱英国 |
C.限制日本 | D.瓜分德国 |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促使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二战远离美国本土,对经济破坏较小,相反却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②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注重科教兴国
③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宏观调控,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
④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援助,使美国如虎添翼
①二战远离美国本土,对经济破坏较小,相反却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②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注重科教兴国
③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宏观调控,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
④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援助,使美国如虎添翼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