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2.选择题- (共10题)
4.
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①《毕业歌》(1934年)
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③《太行山上》(1938年)
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①《毕业歌》(1934年)
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③《太行山上》(1938年)
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A.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5.
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这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而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
B.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
C.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 |
D.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 |
7.
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变法自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在这次戊戌维新运动中诞生的最高学府是( )
A.商务印书馆 | B.京师大学堂 |
C.京师同文馆 | D.福州船政学堂 |
10.
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
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C.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
D.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