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展检测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421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5

1.综合题(共2题)

1.
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2.
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艺术作品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绘画作品】
材料一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作者。
【音乐作品】
材料二《黄河大合唱》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请写出材料二作品的作者。
【时代精神】
(3)从上述的作品中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2.选择题(共14题)

3.
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
A.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
B.孙中山——指挥武昌起义
C.严复——发起公车上书
D.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4.
鲁迅的《狂人日记》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
5.
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和平建国D.抗日救亡
6.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一位状元却放弃仕途,投身近代工商业。这位状元实业家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7.
下图是中国民族火柴业留下的一组商标。民族火柴业发展过程中内忧外患重重,但其在内外夹缝中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观察下列历史图片,指出其原因
A.追求高额的利润
B.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D.帝国主义势力退出中国
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歌曲记录历史。下列作品,属于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是( )
A.《黄河大合唱》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松花江上》
D.《李有才板话》
10.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时务学堂D.福州船政学堂
11.
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
A.荣宗敬B.荣德生
C.张謇D.周学熙
12.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3.
以往人们穿着长袍马褂,梳着长辫子,相互交谈和通信多称呼对方大人、老爷。易服装、剪发辫、改称呼等礼节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D.戊戌变法期间
14.
“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竹枝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
A.注重时事新闻报道
B.注重商业广告登载
C.注重社会问题评述
D.注重社会新俗宣传
15.
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A. 听京剧 B. 看电影 C. 赏花灯 D. 看皮影戏
16.
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下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 )
A.1872年B.1897年
C.1905年D.1915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