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俄两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一中国的社会变革是否达到消除“内忧外患”(自强)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俄两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一中国的社会变革是否达到消除“内忧外患”(自强)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反映的“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如何理解“威力并不减弱”?
(2)读材料二,举例说明19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无产阶级是怎样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运动面前发抖的。
(3)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所表达的思想有什么必然联系?简要说明这一关系内容。
材料一: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反映的“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如何理解“威力并不减弱”?
(2)读材料二,举例说明19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无产阶级是怎样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运动面前发抖的。
(3)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所表达的思想有什么必然联系?简要说明这一关系内容。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落后制度的危机】
材料一:由于落后制度的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1853—1856年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巴尔干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更加暴露这一制度的腐朽性。
(1)材料一中的“落后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当时摆在沙皇统治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矛盾】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指出美国“南北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南北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革除旧制的抉择】
材料三:俄国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如下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高价赎买。

“解放”的农奴感激主人
材料四:林肯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叛乱各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无条件获得永远人身自由)。
(3)材料三中农奴为什么要感激主人?其中农奴获得“解放”的条件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法令”是哪一部法令?其中黑奴获得“解放”是否有前提条件?简要说明。
【沉思历史的感悟】
(5)19世纪中期俄美两国在废除旧制度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其共同影响是什么?
【落后制度的危机】
材料一:由于落后制度的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1853—1856年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巴尔干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更加暴露这一制度的腐朽性。
(1)材料一中的“落后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当时摆在沙皇统治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矛盾】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指出美国“南北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南北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革除旧制的抉择】
材料三:俄国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如下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高价赎买。

“解放”的农奴感激主人
材料四:林肯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叛乱各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无条件获得永远人身自由)。
(3)材料三中农奴为什么要感激主人?其中农奴获得“解放”的条件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法令”是哪一部法令?其中黑奴获得“解放”是否有前提条件?简要说明。
【沉思历史的感悟】
(5)19世纪中期俄美两国在废除旧制度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其共同影响是什么?
2.判断题- (共1题)
4.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
(2)1861年俄国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
(3)为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采取了“殖产兴业”等措施。( )
(4)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是明治政府最具长远发展策略的举措。( )
(5)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关税问题上。( )
(6)美国南北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
(7)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
(8)《国际歌》的曲作家是法国工人欧仁·鲍狄埃。( )
(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
(2)1861年俄国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
(3)为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采取了“殖产兴业”等措施。( )
(4)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是明治政府最具长远发展策略的举措。( )
(5)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关税问题上。( )
(6)美国南北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
(7)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
(8)《国际歌》的曲作家是法国工人欧仁·鲍狄埃。( )
3.选择题- (共21题)
5.
读下图,这是16—19世纪的300年间,资本主义发家史上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一个环节的贸易活动被马克思称为“丢掉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这个环节应该是图中所示的


A.A |
B.B |
C.C |
D.ABC |
6.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这里所说“黑色货物”主要来自于( )
A.欧洲 | B.非洲 | C.南美洲 | D.北美洲 |
9.
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
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 |
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
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
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
11.
下图中坐着看报的是一个高鼻梁的英国人,旁边是一位为他执扇扇风的仆人,另一位仆人正半跪着为他修脚,这幅画表现了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的骄横神态和印度人民的屈辱地位。追根溯源,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开始于( )


A.16世纪中叶 | B.17世纪中叶 |
C.18世纪中叶 | D.19世纪中叶 |
12.
南美洲独立战争的另一位杰出领导人圣马丁为独立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活动与他没有关系的是( )
A.在阿根廷训练了一支革命军队 |
B.1816年阿根廷赢得了独立 |
C.解放了上秘鲁 |
D.瓜亚基尔会谈后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了玻利瓦尔 |
13.
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A.宪章运动兴起 |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 |
C.巴黎公社成立 |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
14.
下图为英国国旗米字旗,它曾飘扬在世界各地。其鼎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其海外殖民地面积是其本土的112倍。英国先后打败了以下哪几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A.西班牙、荷兰、法国 |
B.法国、葡萄牙、荷兰 |
C.西班牙、葡萄牙、法国 |
D.荷兰、西班牙、葡萄牙 |
17.
19世纪末,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共进退。”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国力已经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 |
B.日本应与邻国一起共同复兴东亚 |
C.日本应走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D.日本应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文明 |
19.
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其相同点是()
①改革前都面临内外危机
②农民都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土地
③都提倡“文明开化”
④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
①改革前都面临内外危机
②农民都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土地
③都提倡“文明开化”
④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20.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民族危机 |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
C.走资本主义道路 |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来 |
21.
1862年10月,马克思在《北美事件》一文中大胆预言:“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这一预言的依据是林肯
A.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
B.参与制定和完善了美国1787年宪法 |
C.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D.消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
22.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23.
某校九年级同学计划举行一次专题展览,展出的内容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资产阶级改革相关知识。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次展览要求的是( )
①中国戊戌变法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俄国1861年改革 ⑤英国工业革命
①中国戊戌变法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俄国1861年改革 ⑤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