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梦,近代以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振兴民族工业,几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1)【自强求富梦】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探索,创办近代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个探索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2)【实业救国梦】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指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这位著名的企业家是谁?他在南通创办的著名企业是什么
(3)【科技强国梦】他主持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远销日本、东南亚,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他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使中国的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这位科学家是谁?
(4)【圆我中国梦】请谈谈中学生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些什么?
(1)【自强求富梦】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探索,创办近代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个探索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2)【实业救国梦】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指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这位著名的企业家是谁?他在南通创办的著名企业是什么
(3)【科技强国梦】他主持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远销日本、东南亚,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他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使中国的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这位科学家是谁?
(4)【圆我中国梦】请谈谈中学生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些什么?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也是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九年级某班同学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分组进行以下探究,请和他们一起进行。
活动一近代列强的侵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据此,第一小组同学用年代尺整理出了相关内容。

(1)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化探索呈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特点,请写出政治领域近代化探索的另一重大事件名称。
(2)请用年代尺中标注的史实来说明“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近代化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探索不仅涉及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民主化,它还涉及其他的领域,请举出一例来说明。
活动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为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第二组同学搜集了几幅图片进行探究:

(4)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中国革命遭遇到三次大的挫折,图一反映的史实是其中的一次,请问,这次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扭转局势的?
(5)请根据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指出从图二到图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对象有何变化?
活动三:探究小结。
(6)通过对以上中国近代史的探究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不能抄题目中原话)
活动一近代列强的侵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据此,第一小组同学用年代尺整理出了相关内容。

(1)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化探索呈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特点,请写出政治领域近代化探索的另一重大事件名称。
(2)请用年代尺中标注的史实来说明“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近代化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探索不仅涉及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民主化,它还涉及其他的领域,请举出一例来说明。
活动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为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第二组同学搜集了几幅图片进行探究:

(4)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中国革命遭遇到三次大的挫折,图一反映的史实是其中的一次,请问,这次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扭转局势的?
(5)请根据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指出从图二到图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对象有何变化?
活动三:探究小结。
(6)通过对以上中国近代史的探究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不能抄题目中原话)
4.
泉州市各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歌词识史)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1)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年、哪一历史事件?
(角色扮演)
某中学八年级(1)班将编排《西安事变》课本剧,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创作)、《松花江上》(1936年创作)、《大刀进行曲》(1937年创作)。
(2)假如你是生活在1936年12月西安的爱国文艺青年,要用歌声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士宣传抗日,你会选择上述歌曲中的哪一首?请分别从词、曲的角度,说明你选择该歌曲的理由。
(学习分享)
1931--1945年,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
(3)请写出你搜集的一首创作于上述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的名称。(不得重复前面的三首歌曲)
(问题探究)
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定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日本也是“二战”的“受害者”。
(4)你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歌词识史)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1)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年、哪一历史事件?
(角色扮演)
某中学八年级(1)班将编排《西安事变》课本剧,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创作)、《松花江上》(1936年创作)、《大刀进行曲》(1937年创作)。
(2)假如你是生活在1936年12月西安的爱国文艺青年,要用歌声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士宣传抗日,你会选择上述歌曲中的哪一首?请分别从词、曲的角度,说明你选择该歌曲的理由。
(学习分享)
1931--1945年,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
(3)请写出你搜集的一首创作于上述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的名称。(不得重复前面的三首歌曲)
(问题探究)
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定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日本也是“二战”的“受害者”。
(4)你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选择题- (共15题)
6.
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1000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 )
A.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 | B.思想落后,害家凶国 |
C.足不出户,五谷不分 | D.受到了严重的封建束缚 |
7.
歌谣是历史,歌谣更是信念.下列歌谣中能够反映中华儿女团结抗日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
B.“红旗飘飘五角星,共产党来哩有田分.” |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D.“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10.
根据表分析,1911年至1919年我国面粉业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 资本(万元) | 日产量(万袋) |
1911年 | 40 | 600多 | 4.3 |
1919年 | 120 | 4500 | 18.8 |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
C.“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
D.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
13.
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 B.实业救国 |
C.收回主张 | D.谴责时政 |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中国经济掠夺 |
C.外国列强的棉纱在中国大量倾销 |
D.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
15.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无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
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
18.
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
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 |
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
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