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三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四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3)材料三中的“计划”指什么?该“计划”中哪一项任务源于材料二的经济状况?
(4)材料四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一个成就。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三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四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3)材料三中的“计划”指什么?该“计划”中哪一项任务源于材料二的经济状况?
(4)材料四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一个成就。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简答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17题)
3.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表达了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
B.新中国建立后的欢乐 |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
D.“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
4.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 通过《共同纲领》 B. 确立土地改革的路线
C. 通过过渡时期总路线 D. 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通过《共同纲领》 B. 确立土地改革的路线
C. 通过过渡时期总路线 D. 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 新中国建立时期 B. 解放前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
A. 新中国建立时期 B. 解放前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
7.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员 |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8.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
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
10.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到:“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中共七大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2.
1955年,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 |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定 |
13.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14.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
15.
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 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 D.“一五”计划的实施 |
17.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8.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
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
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