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革(至少两项)?
(2)材料二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有哪些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革(至少两项)?
(2)材料二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有哪些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2.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让我们走进历史,从以下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下图中的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对农民有何意义?
(2)根据上下图,到1956年底,国家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在我国初步建立。
(3)下图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请回答:
(1)下图中的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对农民有何意义?
(2)根据上下图,到1956年底,国家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在我国初步建立。
(3)下图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3.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开始在国际上发声。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外交方面)?说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方面的三项重大成就。
2.选择题- (共16题)
6.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
C.抗美援朝——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D.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
7.
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太惨烈了。敌人有的是飞机坦克大炮,而志愿军战士只能靠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这就是最可爱的人。”老兵说:“趴铁丝网,堵枪眼很多,不光宣传黄继光一个。哪一个排上去没几个堵枪眼的,上去没几个趴铁丝网的?你不去趴铁丝网部队都上不去……”据此判断他们谈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抗美援朝 |
B.解放战争 |
C.抗日战争 |
D.三大战役 |
8.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9.
(题文)宝鸡市某中学八年级(2)班学生准备出一期黑板报。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由此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探索 |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C.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1.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 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 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 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A.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 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 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 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12.
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到2010年感动中国的“雷锋传人”郭明义,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有
①艰苦奋斗精神
②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
③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精神
②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
③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3.
“干不干,三餐饭”,“做多做少一样”,甚至出现了“出工自由化,吃饭战斗化,收工集体化”的现象。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
A.三大改造 | B.“一五”计划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
14.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5.
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部署,分别是
A.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B.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C.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D.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高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16.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列举出如下大事,请你为它选择一个最为准确、全面的主题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
B.现代中国文化事业的春天 |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