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华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88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0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论述
时间
历史事件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1年
辛亥革命
1945.4---6月
中共“七大”召开(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强调要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随后,广西、新疆、宁夏、西藏自治区成立)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1949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材料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哪一事件做了准备?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任意选取其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三 如图。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
图说历史:“走进创业年代的英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图片中四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称谓是什么?
(2)从上面图片中四位“创业年代的英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2.判断题(共1题)

4.
张洪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共同纲领》。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3.选择题(共28题)

5.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赞的是  (   )
A.抗日军民B.解放军战士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D.朝鲜军民
6.
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的胜利
7.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的斗争有 (   )
①抗美援朝 ②开国大典  ③土地改革  ④三大改造  ⑤镇反运动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
8.
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 )
A.《黄河大合唱》B.《大路歌》C.《毕业歌》D.《义勇军进行曲》
9.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这样一段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所指的历史阶段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0.
1949年8月,居住在北京的居民,在户籍的居住地一栏所填的是(  )
A.京师B.北京C.北平D.大都
11.
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实行公私合营
C.组织生产合作社D.开展合作化运动
13.
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 进行三大改造
14.
造成1959年—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我国的自然灾害连续三年
B.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D.阶级敌人的破坏
15.
“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 
②“共产”风盛行 
③全国陷入动乱 
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16.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17.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
A.建国初期的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命”时期的D.三大改造时期的
18.
关于我国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正确顺序是
A.调整、巩固、提高、充实B.调整、充实、巩固、提高
C.巩固、调整、充实、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20.
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2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
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2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是( )
①鞍山无缝钢管厂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大亚湾核电站   ④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23.
1956年1月2日 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地城市,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一五计划”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工商业改造D.土地改革
24.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5.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与这句名言相关的是(  )
A.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B.2009年温家宝在中欧合作会议上的发言
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D.2001年江泽民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发言
26.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7.
下列有关中美建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 ②《上海公报》的发表,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 ③在《上海公报》和1978年12月16日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④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
28.
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为了( )
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加强各民族团结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29.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成为一个民族大家庭。我国现在的民族分布格局是(   )
A.有聚居、无杂居B.有杂居、无聚居
C.大聚居、小杂居D.大杂居、小聚居
30.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 西部大开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1.
到1965年我国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由此你认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   )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