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一中教育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86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9

1.综合题(共3题)

1.
(题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领导的  A  
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B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C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摘自***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以上材料一领导三次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请回答:
(1)将材料一中的A、B、C三处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哪次会议的召开揭开了“第三次革命”的序幕?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3)请你给这次探究活动命一个主题。
2.
材料分析题
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大举措并完成相关问题。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2)图三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图四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4)图一和图三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材料二: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材料三: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材料四: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我国改革与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4)材料四中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领导中国人民踏上深化改革新征程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5)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解答,请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

2.选择题(共29题)

4.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5.
《复兴之路》解说词写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指的是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6.
到1952 年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中国43%的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
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丹东市,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抗美援朝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不包括(  )

A. 中共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B. 新中国国力强大,军事力量雄厚
C.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D. 国内人民大力支援朝鲜前线
8.
***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高兴的是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完成
9.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小疆请伯父谈谈对“文革”的评价,伯父旗帜鲜明的告诉他: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A.“文革”时期国家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C.“文革”是对教育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使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拉大了
D.以上说法都有理
12.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6年,全国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方面的史论,搭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4.
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童增长率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15.
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最能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社会状况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港澳回归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C.誓做抓革命的闯将,争当促生产的模范
D.粮补机补助幸福,医保社保保平安
16.
某次会议期间,广东代表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第一届全国人大上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五大
17.
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  )
A.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B.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C.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D.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18.
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 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D.“一五”计划的实施
19.
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0月6日果断地逮捕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全国亿万军民,随即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这一事件标志着
A.“文化大革命”开始
B.改革开放开始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社会主义建设结束
20.
1956年底,***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21.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没有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了(    )
23.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消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一报道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5.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一讲话产生的影响是
A.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新格局
C.解决了特区姓“资”姓“社”的问题
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首次提出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7.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上述引文体现了
A.三民主义
B.***思想
C.“两个凡是”
D.邓小平理论
28.
在党的十九大上,把写进党章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D.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心
30.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 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D. 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32.
确定以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