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18届九年级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385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

1.综合题(共2题)

1.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史实共同反映了我党在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2)上述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做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从中国人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俊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进世界》
材料二: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敗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兮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看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1978年以来改革的目标是如何变化的?
(3)据以上材料,谈一谈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2.选择题(共7题)

3.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4.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1927年后的国内形势
B.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C.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D.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5.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以来,经历了90多年的探索历史,按时间先后顺序我们都实现了以下哪些梦想
A.独立梦、强国梦、飞天梦,回归梦
B.振兴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
C.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飞天梦
D.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6.
下图是1955年“公私合营黟县电机厂股据”。作为实物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土地改革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7.
下图说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外交

2017金砖国家会议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G20峰会
A.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重点加强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台作
C.拒绝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D.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8.
下表中的信息表明
A.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
B.自由、民主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C.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许多地方
D.传播人文主义的主要方式是戏剧
9.
***曾将美苏两国看做第一世界,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看做第三世界。二战后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以下与第三世界兴起无关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