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19世纪中叶,美国上空翻滚着不安的阴云。《走遍全球》栏目组来到了美国,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时刻关注着美国。
(名人点评揭秘美国)
材料一:“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关注大选聚焦林肯)
材料二:林肯当选了,但他明白,等待他的,绝不是就职仪式上的万民欢呼,而是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2)用史实证明林肯当选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绝境废奴解读政策)
材料三: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青史留名众说纷纭)
材料四: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4)材料四中的“倒下去”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名人点评揭秘美国)
材料一:“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美国当时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什么战争的爆发?(关注大选聚焦林肯)
材料二:林肯当选了,但他明白,等待他的,绝不是就职仪式上的万民欢呼,而是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2)用史实证明林肯当选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绝境废奴解读政策)
材料三: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这一政策出台后,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青史留名众说纷纭)
材料四: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4)材料四中的“倒下去”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简答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32题)
3.
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
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 |
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D.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 |
5.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材料中的信息表明,“第一次变革”使俄国
A.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 B.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
C.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 D.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6.
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7 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是斗争的根本原因 |
B.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
C.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形式 |
D.都建汇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9.
1860~1890年,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上述材料反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作用是( )
A.更新了农业生产结构 |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
C.缩小了城乡差别 | D.促进了工业发展 |
10.
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在每年的高考、中考时,我市交警会在考场周围控制车辆通行、歌厅娱乐等活动,这是在 {#blank#}1{#/blank#}(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1.
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在每年的高考、中考时,我市交警会在考场周围控制车辆通行、歌厅娱乐等活动,这是在 {#blank#}1{#/blank#}(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4.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A.设立参政院 |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
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
D.创建常备军 |
18.
(题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解放农奴 | B.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
C.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 D.加强沙皇专制 |
19.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20.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④ | D.①③④ |
21.
18世纪初和1861年的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表明他们( )
A.已无力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
B.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
C.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
D.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革命 |
23.
1819年,玻利瓦尔曾说:“西班牙王室对美洲大陆敲骨吸髓的掠夺性已成为过去……我们的政体应该成为一种建立在民权基础上,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尊重公民自由,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特权。”这表明拉美独立运动对下列哪一事件产生影响
A.文艺复兴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美国南北战争 |
25.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他称“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 B.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
26.
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
B.亚历山大二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应予肯定 |
C.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D.改革很不彻底,存在局限性 |
27.
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
29.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 )
A.实施殖产兴业政策 |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C.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31.
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 | 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32.
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从起点A出发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到某一点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损失了50J,机械能损失了10J,设物体在上升、下降过程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该物体在落回到A点的动能为:(g=10m/s2)( )
33.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依法经营工厂、参加选举、受教育等。此规定表明俄国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
C.推行义务教育 | D.农民获得了“人”的权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