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73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0

1.综合题(共3题)

1.
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12年》的历史短文。但在这篇短文的片段中存在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请指出并更正这篇短文存在的错处。
题目:我的1912年
前几天,我知道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我收到了北京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并要求为他带去一本《新青年》,我在去的途中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中国同盟会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1)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所窃取?
(思想风暴)
(2)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3)新文化运动前期,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哪两篇文章,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
(规律揭示)
(4)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人手里拿着一个或两个白旗,旗上写着些“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民国应当判决国贼的运命”……
——1919年《每日评论》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的性质如何?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
(3)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2.选择题(共17题)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  )
A.北京大学
B.同盟会
C.强学会
D.天津大学
5.
时至今日,报纸杂志仍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从近代创办的《新青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洋务派宣扬“自强”
B.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
C.孙中山宣传三民主义
D.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6.
下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刊物,在该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的有(  )

①陈独秀 ②鲁迅 ③胡适 ④李大钊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下列人物中创作了《狂人日记》和《孔乙己》的是(  )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8.
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在1915年的《申报》报道的内容可能涉及有(  )
A.“百日维新”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C.新文化运动
D.建立中国同盟会
9.
(题文)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领导“百日维新”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C.发起新文化运动D.建立中国同盟会
10.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B.李大钊
C.陈独秀D.蔡元培
11.
民国八年,在《申报》上可能会看到下面哪一则消息(  )
A.《新青年》创刊
B.五四运动爆发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武昌起义起义爆发
12.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3.
《北京市民宣言》提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D.武昌起义
14.
“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此电文反映了1919年哪一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
A.戊戌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
C.工人运动D.五四运动
15.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新文化运动D.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16.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17.
1919年4月,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来中国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报纸刊登了白话文作品
B.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
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18.
“5月12日,南昌省立农专、工专等17所学校的3000余人,在皇殿侧公共体育场集会,会后游行请愿、致电北京,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释放被捕学生,随后,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行列。”这里“声援”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护国战争
D.巴黎和会
19.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