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12年》的历史短文。但在这篇短文的片段中存在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请指出并更正这篇短文存在的错处。
题目:我的1912年
前几天,我知道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我收到了北京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并要求为他带去一本《新青年》,我在去的途中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我的1912年
前几天,我知道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我收到了北京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并要求为他带去一本《新青年》,我在去的途中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中国同盟会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1)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所窃取?
(思想风暴)
(2)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3)新文化运动前期,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哪两篇文章,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
(规律揭示)
(4)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所窃取?
(思想风暴)
(2)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3)新文化运动前期,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哪两篇文章,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
(规律揭示)
(4)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人手里拿着一个或两个白旗,旗上写着些“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民国应当判决国贼的运命”……
——1919年《每日评论》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的性质如何?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
(3)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材料一 人人手里拿着一个或两个白旗,旗上写着些“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民国应当判决国贼的运命”……
——1919年《每日评论》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的性质如何?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
(3)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2.选择题- (共17题)
5.
时至今日,报纸杂志仍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从近代创办的《新青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洋务派宣扬“自强” |
B.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 |
C.孙中山宣传三民主义 |
D.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
8.
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在1915年的《申报》报道的内容可能涉及有( )
A.“百日维新” |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
C.新文化运动 |
D.建立中国同盟会 |
9.
(题文)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领导“百日维新” |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
C.发起新文化运动 | D.建立中国同盟会 |
10.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 B.李大钊 |
C.陈独秀 | D.蔡元培 |
12.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3.
《北京市民宣言》提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 B.五四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武昌起义 |
15.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 B.中国共产党诞生 |
C.新文化运动 | D.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
16.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
17.
1919年4月,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来中国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报纸刊登了白话文作品 |
B.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 |
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
18.
“5月12日,南昌省立农专、工专等17所学校的3000余人,在皇殿侧公共体育场集会,会后游行请愿、致电北京,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释放被捕学生,随后,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行列。”这里“声援”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
B.五四运动 |
C.护国战争 |
D.巴黎和会 |
19.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