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71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7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1所示杂志是哪一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图2所示杂志的创办和哪一思想的传播有关?该刊物是哪两者结合的产物?
(3)图3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哪一政党的诞生?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什么事件?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又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材料三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从1914年到1919年,无产阶级有何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写出“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主力。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教育实践
时间
内容
1862-1863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
1866-1867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文算学馆
1872-1877年
派遣留学生学习军事、科技
 
材料二《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合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洗刷干净不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时期的教育特色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只是“剪断枝叶”,辛亥革命“砍断大树而树墩还在”的依据。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李大钊“洗刷”“国民脑子里”“旧思想”的主要措施。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月大事记
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3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10日,32名学生受审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
(3)根据材料,指出当时政府和校长对学生活动分别作出了哪些反应。请各举一例。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主国政府,是勾结帝国
材料二***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就说:“五四远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材料三胡适在1922年回忆说,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各种思潮和主张背后的支点,都是救国强国的信念。……那些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无不是在对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手段的比较选择中确立起自己的信念的。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发生的原因。用“史实佐证”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的说法。
(2)材料二中说的“卖国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
(3)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选择题(共16题)

6.
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选择新的思想,救亡图存,“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都无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通过这一系列的失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宣传
A.实业救国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7.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的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封建伦理已经彻底粉碎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8.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在下图中的B段,中华民族进行的救国救民的探索有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五四运动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民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新文化运动兴起B.义和团运动兴起
C.国民大革命兴起D.辛亥革命兴起
10.
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接提示在题8表的①、②、③处填写最佳答案(   )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梦

李鸿章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民主科学梦
新文化运动

 
A.①洋务运动 ②孙中山 ③陈独秀
B.①五四运动 ②孙中山 ③曾国藩
C.①五四运动 ②曾国藩 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 ②陈独秀 ③梁启超
11.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B.李大钊
C.陈独秀D.蔡元培
12.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
A.民主共和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D.维新变法
13.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14.
(题文)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5.
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包括
①《青年杂志》创办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③中共一大召开地
④中华民国成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
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反侵略精神
D.革命精神
17.
“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擎马列引国航。”这几句诗是为了纪念
A.五四运动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8.
请仔细观察下图,判断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与这一钱币铸造的同一年份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
D.辛亥革命
19.
电影《青春之歌》中有一组反映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场景: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示威游行,游行学生振臂高呼口号。游行学生呼喊的口号中应该有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0.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1.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