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36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5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
(3)材料三中“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此消息”是指什么?根据材料说明“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材料三:

(1)如何理解“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2)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3)依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究生存之路过程中领导力量的变化特点。

2.选择题(共12题)

3.
1895 年广州起义时,革命党人被认为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1915 年,袁世 凯复辟帝制,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上述变化反映出(  )
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传播B.儒家思想遭到彻底摒弃
C.清王朝统治的日趋衰弱D.资产阶级民主逐步完善
4.
下表是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分类统计。
主题
介绍马克思主义
介绍西方习俗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由上表可以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新青年》宣传的主要倾向是马克思主义
B.《新青年》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刊物
C.《新青年》的撰稿人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5.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对经济方面规定:“奖励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设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反映出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B.开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平均地权D.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
6.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B.马克思主义C.“三民主义”D.***思想
7.
(2017年山东菏泽卷)下图为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目录。请根据内容,为本单元选出合适的标题(  )
A.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伟大的抗日战争
8.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
9.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组织革命武装,发动武装起义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0.
1926 年 12 月到1927 年 1 月,全国各地先后有56 位将军宣布加入国民革命,1927 年 1 月 1 日,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直接引起上述情形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初步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D.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11.
读下图,该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D.秋收起义
12.
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百团大战
13.
《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大众传媒的普及B.男女实现了平等
C.西方思想的影响D.封建思想的根除
14.
一战中,各交战国相继发明新式武器,如远程大炮、机关枪、手榴弹、坦克、毒气、轰炸机、潜水艇等,使战争规模、杀伤力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近900万,伤者2000多万,欧洲的工业生产倒退了约8年。以上内容不能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将科技成果用于战争,会扩大战争范围,加剧战争灾难
D.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科技进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