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
(4)从整体来说,这场运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认为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
(4)从整体来说,这场运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认为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判断陈独秀发表材料一的观点时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陈独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还有谁?
(4)为了“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叫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判断陈独秀发表材料一的观点时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陈独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还有谁?
(4)为了“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叫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选择题- (共15题)
3.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5.
北大有一座著名的红楼,在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广泛宣传民主和科学。其中不少名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包括
①康有为②陈独秀③鲁迅④梁启超⑤孙中山⑥李大钊⑦胡适
①康有为②陈独秀③鲁迅④梁启超⑤孙中山⑥李大钊⑦胡适
A.①③⑤⑦ | B.②③⑥⑦ |
C.②④⑤⑥ | D.①②⑥⑦ |
6.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
A.民主、科学 |
B.人文、浪漫 |
C.科学、理性 |
D.民主、法制 |
8.
新文化运动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下次关于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C.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10.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1.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12.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3.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16.
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属相都属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活动,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
A. 宣传尊孔复古 B. 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C. 提出民主和科学 D. 主张“打倒列强除军阀”
A. 宣传尊孔复古 B. 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C. 提出民主和科学 D. 主张“打倒列强除军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