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343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7

1.综合题(共3题)

1.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是100年中在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的引领下,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引领中国人民醒过来的人物是谁(写名字)?图二中的人物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2)请问:“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画的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3)这三位伟人具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 

材料二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三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内容是什么?
(2)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可吸收那些教训?
(3)材料三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3.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以来我国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请回答
(1)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特区是个窗口,是个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列举除深圳市以外的任意两个经济特区
(3)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怎样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2.选择题(共23题)

4.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5.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6.
新中国成立后对土地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这四次调整按时间顺序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生产合作社
③土地改革
④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7.
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的它指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8.
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英雄人物不包括(  )
A.鸦片战争时期的B.抗日战争时期的C.北伐战争时期的D.抗美援朝时期的
9.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0.
假如你作为一名小记者要参加新中国筹备会议的报道工作,请问你应该到
A.南京B.北平C.上海D.天津
11.
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我国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过程中有一个创举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赎买政策
D.没收地主财产
15.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16.
人的姓名往往具有历史烙印。小明爷爷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他名字可能是
A.张援朝
B.李建国
C.王跃进
D.马红卫
17.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一五”计划的实施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先约分,再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368 {#blank#}1{#/blank#} 3312        39 {#blank#}2{#/blank#} 416

21.
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
A.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D. 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22.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1988年进入改革宏伟蓝图的海南岛属于(  )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
23.
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是
A.***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24.
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
A.作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B.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D.平反冤假错案
25.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自从分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化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A.“大跃进”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
1982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