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是100年中在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的引领下,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引领中国人民醒过来的人物是谁(写名字)?图二中的人物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3)这三位伟人具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1)引领中国人民醒过来的人物是谁(写名字)?图二中的人物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2)请问:“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画的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3)这三位伟人具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内容是什么?
(2)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可吸收那些教训?
(3)材料三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材料三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内容是什么?
(2)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可吸收那些教训?
(3)材料三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3.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以来我国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请回答
(1)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特区是个窗口,是个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列举除深圳市以外的任意两个经济特区
(3)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怎样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1)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特区是个窗口,是个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列举除深圳市以外的任意两个经济特区
(3)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怎样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2.选择题- (共23题)
4.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5.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7.
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的它指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抗美援朝的胜利 |
C.解放战争的胜利 |
D.镇压反革命运动 |
9.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民国宪法》 |
17.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三大改造 |
B.“一五”计划的实施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21.
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
A.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D. 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A.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D. 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24.
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
A.作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
B.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
C.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
D.平反冤假错案 |
25.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自从分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化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A.“大跃进” |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