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恩阳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33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人民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58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大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会议通过了根据***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摘编自孙健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发展成就举世公认。

——摘编自贾国雄《论改苹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成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服务业改革起始于1978年。与农业、工业领域的改革不同的是,服务业改革是从集市贸易、个体经济等开始的,对原有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存量所有制关系等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冲击。服务业领域的改革是因为就业压力与需末动力推动的,在放开所有制限制、放松行业准入等方面;并不滞后于农业、工业。在服务业改革开始启动时,思想解放已经开始,党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但从1976年开始,增长潜力逐渐显现出来。
正是源于以上认知,在1978年开始的就业压力下,政府选择服务业开始,以允许个体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边际上的改革。从改革的具体路径看,改革伊始主要是通过放开个体经济、间接促进服务业改革,随即对服务业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针对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改革。

——摘编自李勇坚、夏杰长《中国服务业改革的起源与动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服务业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服务业改革的特点。

2.单选题(共9题)

4.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一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5.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6.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官方交流
B.高层互访
C.以民促官
D.经贸引路
7.
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白搭车”型相互依存、“乘机”型相互依存、“摩擦内含”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
C.导致美日关系恶化D.促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
8.
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
A.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
B.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
C.利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
D.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
9.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包括
①西方国家阶级分化加剧
②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③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④“福利国家”日渐完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11.
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
在中国封建法典中,从来没有专门的私法典,在公法中涉及私法的条例数量也较少。远比不上人们熟知的罗马法那样大量而又明确地表现私法的内容和性质。主要原因是中国
A.缺乏民主政治的生活环境
B.统治者不重视法律的完善
C.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D.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