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苏州市园区九年级下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317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27

1.综合题(共2题)

1.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指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材料三 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1)材料一中“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代全球化下,面临怎样的全球性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判断题(共1题)

3.
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21.(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折射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南宋时期。
(2)柳亚子曾赠***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
(3)1953——1957年,我国实行一五计划,青藏、康藏、新藏铁路建成通车,沟通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
(4)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5)1914年7月底,德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6)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选择题(共9题)

4.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5.
民国八年,在《申报》上可能会看到下面哪一则最新时政消息?
A.《新青年》创刊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遵义会议召开
6.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②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③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④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
《现代西方史学》一书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拓道路,同时也要用笔与舌为自己合理性辩护”。以下搭配最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B.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
C.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D.新航路开辟——明治维新
8.
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A.工业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启蒙运动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9.
下图是罗斯福新政时在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有下列哪种情况的企业不能悬挂蓝鹰标志
A.扩大企业规模
B.规定价格水平
C.保证工资水平
D.遵守市场分配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诺曼底登陆 ④攻克柏林战役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11.
下图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总量柱状图,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植②二战后进行社会改革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④朝鲜战争的刺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2.
二战结束后,1970 年,德国总统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碑前下跪,为纳粹时代的德国人认罪;2015 年5 月9 日,普京在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 周年;2015 年,国务院发出通知,2015 年9 月3 日放假一天,方便全国人民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这些向全世界人民传递的共同信息是()
A.日本军国主义必败
B.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C.法西斯极度残酷
D.战争与国家自身的发展无关

4.填空题(共1题)

13.
(题文)填空题
22.(1)西汉史学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解放战争中奠定了解放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3)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是艺术家识热情感的自然流滴。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他的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这首交响曲篇幅宏大,感情奔放。1888年,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灿烂的法国南方创作的《》以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