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3题)
1.
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而丰富起来。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李鸿章用网络通告《马关条约》内容 |
B.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 |
C.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电灯通明 |
D.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 |
3.
“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五四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5.
下图是中国民族火柴业留下的一组商标。民族火柴业发展过程中内忧外患重重,但其在内外夹缝中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观察下列历史图片,指出其原因


A.追求高额的利润 |
B.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
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
D.帝国主义势力退出中国 |
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9.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0.
以往人们穿着长袍马褂,梳着长辫子,相互交谈和通信多称呼对方大人、老爷。易服装、剪发辫、改称呼等礼节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B.洋务运动期间 |
C.辛亥革命期间 | D.戊戌变法期间 |
11.
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A. 听京剧 B. 看电影 C. 赏花灯 D. 看皮影戏
A. 听京剧 B. 看电影 C. 赏花灯 D. 看皮影戏
2.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