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苏泰州市海陵区八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293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12/9

1.简答题(共1题)

1.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以上两则材料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1分)这次运动提出了哪两个口号?(2分)
(2)材料二的两家近代企业是由谁创办的?(1分)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2分)
(3)这次运动中创办了哪三支近代海军?(3分)
(4)这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1分)

2.综合题(共1题)

2.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史学界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再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1分)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1分)后来哪一派别实践了这一主张?(1分)
(2)图二是谁的译著?(1分)他的主要主张是什么(1分)?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1分)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2分)
(5)材料一的四幅图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6分)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  
洋务运动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  
 

3.选择题(共5题)

3.
一家日本企业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重庆开设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
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6.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李辛说:“我在江南总局做过工。”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B.李辛
C.王平D.赵洋
7.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 )
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