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访问德国期间参观了二战重要地点——波茨坦,波茨坦因中、美、英三国在1945年7月发表了对日的《波茨坦公告》而闻名世界。《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的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历史上,日本是怎样窃取中国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的?(1分)
(2)《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2分)
(3)有学者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没有正视其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关,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1分)
(4)针对日本否认其侵略亚洲各国历史及其宣称“拥有钓鱼岛”的主张,请你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1分)
(1)历史上,日本是怎样窃取中国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的?(1分)
(2)《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2分)
(3)有学者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没有正视其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关,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1分)
(4)针对日本否认其侵略亚洲各国历史及其宣称“拥有钓鱼岛”的主张,请你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1分)
2.
阅读下列材料(本大题共6分)
材料一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护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兹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怎样看待英、法等国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的好处?(1分)
(2)材料二中的“本宣言”指的是什么?对比材料一、二,西方大国在对法西斯国家侵略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2分)
(3)上述材料对我们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有何启迪?(1分)
材料一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护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兹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怎样看待英、法等国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的好处?(1分)
(2)材料二中的“本宣言”指的是什么?对比材料一、二,西方大国在对法西斯国家侵略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2分)
(3)上述材料对我们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有何启迪?(1分)
3.
“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席会见参加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时的讲话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1分)
(2)“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开始于那一年?请你试举1例“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加以说明(2分)
(3)“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履行哪一次会议的决定?(1分)
(4)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标志是什么?(1分)
(5)回顾这场战争,你有什么感想?(1分)
——***主席会见参加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时的讲话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1分)
(2)“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开始于那一年?请你试举1例“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加以说明(2分)
(3)“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履行哪一次会议的决定?(1分)
(4)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标志是什么?(1分)
(5)回顾这场战争,你有什么感想?(1分)
2.判断题- (共1题)
4.
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5分
阅读下列表格信息: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卷对应题号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卷对应题号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卷对应题号涂“C”。
1.两次大战都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 )
2、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 )
3、战争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我们要坚决反对战争。 ( )
4、战争推动科技的发展,也是科技发明的试验场。 ( )
5、二战与一战相比,二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 )
阅读下列表格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备忘录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备忘录 | ||
时间 | 4年多 | 时间 | 6年多 |
参战国 | 30多个 | 参战国 | 80多个 |
死亡人数 | 1000万 | 死亡人数 | 1亿人以上 |
受伤人数 | 2000万 | 受伤人数 | 9000多万 |
受影响人口 | 15亿 | 受影响人口 | 20亿 |
军费耗资和经济损失 | 3400亿美元 | 军费耗资和经济损失 | 5万亿美元以上 |
新武器 | 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 | 新武器 | 原子弹等 |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卷对应题号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卷对应题号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卷对应题号涂“C”。
1.两次大战都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 )
2、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 )
3、战争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我们要坚决反对战争。 ( )
4、战争推动科技的发展,也是科技发明的试验场。 ( )
5、二战与一战相比,二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 )
3.选择题- (共15题)
5.
对下列图片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与破灭 |
B.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中国艰难抗战的序幕 |
C.中国抗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 |
D.国际帮助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因素 |
6.
下面是对某次战争的叙述:战场上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尸体(如图),它曾被称作“绞肉机”、 “屠场”、“地狱”。这次战役是指()


A.斯大林格勒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莫斯科战役 |
7.
2015年以纪念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10周年,下列对这一成就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的革命
②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③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①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的革命
②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③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8.
英国—一个在近代世界曾经遥遥领先的国家,它在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过不朽的功勋。下列科技文化成果与英国有关的是
①运动三定律的提出 ②《物种起源》出版 ③相对论的提出 ④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
①运动三定律的提出 ②《物种起源》出版 ③相对论的提出 ④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1.
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下列卡片内容错误的是( )
A.“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 |
B.雅尔塔会议的重要决定:建立联合国 |
C.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
D.“二战”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
12.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反法西斯同盟加强了政治对话和军事合作,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有()
①诺曼底登陆 ②雅尔塔会议
③攻克柏林战役 ④珍珠港事件
①诺曼底登陆 ②雅尔塔会议
③攻克柏林战役 ④珍珠港事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3.
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16.
“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们”是指下列哪国人:
A.德国 | B.捷克斯洛伐克 | C.波兰 | D.埃塞俄比亚 |
19.
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反映了
A.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进攻 |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
C.中国战场的抗日战争即将失败 |
D.只有中国军民才能抗击日本侵略者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