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苏州立达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281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26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四: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台湾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材料五: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请举一例说明。  (1分)
(2)材料二“甲午败于日本”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这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记载的是什么事件?(1分)
(4)材料四中的两张图片发生在哪一年?(1分)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当今中日关系?(1分)
2.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材料四: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1)材料一中列宁采用“围攻的方法”指什么政策?(1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其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三,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1分)
(4)材料四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农村改革中实行的新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判断题(共2题)

3.
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建国后,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4、拿破仑掌权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5、一战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6、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学说,美国《l787年宪法》体现了这一原则。
4.
《百家讲坛》主讲人袁腾飞谈中国历史时说过:在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日本,所以就开始学习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制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就拿到中国就变了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其中,国人学习“民主共和”制度是以下哪个人物为代表的

3.选择题(共9题)

5.
《乡愁四韵》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令人回味无穷。“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历史上,造成台湾与大陆三次分隔的事件有
①荷兰侵占台湾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6.
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淸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从此,淸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①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
②北伐战争——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③遵义会议——红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l919年6月26 日,苏州总商会发函各行业公会要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7月29日苏州各界代表在吴县教育会开会,决定将“所查获的日本洋布19匹、颜料18件、纸百余件,于3l日上午在吴县公共体育场焚毁”。据此判断,当时中国正在发生什么运动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9.
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由此可以看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A.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中困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
D.精良的武器装备
10.
一封教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热议,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使世界各地结束了相互隔绝,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A.文艺复兴运动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D.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战争胜利后,人们在这个镇中心立了一座纪念碑,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枪,头戴草帽的民兵铜像。碑下刻着铭文:“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正是这个小镇的民兵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为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这个村镇是
A.费城B.纽约C.萨拉托加D.来克星顿
12.
20l5年2月28日,央视前记者柴静推出了她独立拍摄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随即在各大视频网站热播,并成为数亿人手机朋友圈中热议的话题。这不仅激起社会对大气污染现状的关注和不满,也唤醒了民众环保意识并参与环保。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由于机器大量使用,使碳排放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开始于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B.电灯的使用
C.内燃机的使用D.计算机的使用
13.
***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这一局面的出现
A.《四国条约》B.《凡尔赛和约》
C.《联合国家宣言》D.《九国公约》

4.填空题(共2题)

14.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元朝设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2.l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从此,进入 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 新时期。
3.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颁布了《 》,废除了奴隶制度。1945年2月,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 会议。
15.
“如果我看的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名言是下列哪位名人说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2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