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历史试卷(一)(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279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2

1.综合题(共2题)

1.
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盛世与繁华】

(1)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
【屈辱与反思】
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2)“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
【团结与觉醒】

(3)据图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史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
2.
在人类历史上,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大戏 ,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告诉我们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三: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
——《大国崛起》解说词
(3)请举出20世纪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两个大国的名字。
(4)上述材料中大国的崛起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启示?

2.选择题(共15题)

3.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那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在虎门协助林则徐销毁鸦片  ②参加科举考试  ③在轮船招商局工作  ④剪掉留了几十年的辫子  ⑤发电报问候家里的情况  ⑥在京师同文馆里学习英语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③⑤⑥
4.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下列关于诗中的“会”论述正确的是(   )
A.1921年7月在北京召开B.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C.通过了党的纲领D.确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务
5.
电视剧《战北平》中主要讲述了北平和平解放前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北平得以和平解放与_______密切相关。(   )
A.淮海战役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D.辽沈战役
6.
下面是上海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
历经沧桑的中国人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国结束了殖民地的命运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
下图是我国某地某时期水稻产量的数据柱状图,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并且在2017年仍将占据我国经济生活的重要地位。正确的经济政策、适时的改革调整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39年前,做出改革开放这项正确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
读下表,你认为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科学技术的进步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近年来,日本屡屡在南海问题上兴风作浪,并且在国际上扭曲事实。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应(   )
①坚决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  ②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加紧海军的现代化
建设  ④通过国际仲裁决定钓鱼岛、黄岩岛等地的领土归属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2.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A.
B.
C.
D.
13.
小慧放暑假后想了解欧洲大陆上最久远的文明,那她的最佳旅游地点是(   )
A.西班牙B.希腊
C.英国D.德国
14.
莎士比亚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作品从生活现实出发,反映了16、17世纪英国的社会面貌。他的作品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
A.神学主义B.人文主义
C.民族主义D.资本主义
15.
这是一份记录了18世纪时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它被历史学家称为“新制度的准生证书”。该文件是(   )
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D.《法典》
16.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取得的成就搭配有误的是(  )
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B.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C.梵高——《向日葵》D.牛顿——相对论
17.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示意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形势的是(   )
A.B.
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