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卷)河南省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271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9/9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 左宗室指出铁路筑成后”民国而富国因而强,人物因而倍盛。”李鸿章提出修筑胸陶城埗至临清的铁路,作为南北干线的枢纽,以便转运渣粮,李鸿章还以开平煤矿运煤需要,在天津用附修筑了唐胥铁路和津沽铁路。
材料二有·”三弊"一曰词将使洋人扩张对华贸易有机可乘,利尚未兴,患已隐状·;二曰
沿途需占地,迁房、移坟。民间必不乐从,劳迪剂驱,徒增骚扰“;三日必将影响轮船有商
局津沪航线的运费收入“此最彼绌,势所必然”
材料三

材料四  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

(1)根据材料―、材料二,概括材料中人物支持、反对修筑铁路的理由。
(2)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3主要内容并分析原因。
(3)综合以上探究我国近代以来影响的路建设的因素有哪些?
2.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对政策和优虑措施。
材料二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材料三  1987年2月6日.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好像―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特殊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僵化的模式"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政府是如何尝试改变
这种模式的。
(3)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相关认识的原因有哪些?
3.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的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4.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大国为了赢得胜利,在军事科学技术上投入大量
的人力物力,使原有的科技潜力在某几个点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雷达技术、喷气式飞机和火箭技术、运筹学理论、自动控制技术、我生素的发现和应用.都为战后新的科学技术发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战后,美、苏等国为在军事上压倒对方,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军事科学技术,然而,军事科技会向民用辐射,50年代从美国开始,许多军事科技直接转入民用,如原子能发电站、喷气式客机、民用电子计算机、非军用卫星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内容及原因。
(3)综合以球究,概括材料三的历史趋势并写出相关。

2.选择题(共16题)

5.
“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1895年以后,中国官绅产生普遍醒觉,行动日渐积极,并扩大方向"这说明甲午战争( )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B.促进了思想解放
C.极大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导致了实业救国热潮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抵抗不可谓不英勇然而却无法抵御只有2.5万人的英法远征军,这一事实迫使国人无法继续闭眼沉浸于往日的辉煌。承认技不如人。“师夷长技以制
夷”已不只是少数人的认识,这直接推动了
A.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
C.大生纱厂的创办D.南昌起义的发动
7.
民国初年,全国的报刊有500多种,”仅1912年2月以后,到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要求创办的报纸就达90多种."这说明辛亥革命
①促进了社会生活近代化②推翻了封建帝制③推动了思想解放④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虽未能如中国所愿,但它触发了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对19世纪如年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关影响的直接表现有
A.《庶民的胜利)发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确立
C.国民大革命的进行
D.南昌起义的爆发
9.
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的作战,“提高了***政权的威望,并为之赢得了军事强国的地位.”相关战争的影响还包括
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巩固了新中国新生要权③为经济建设它造稳定的国际环境④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
该文件确定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它的制定与实施,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相关文件是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C.《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11.
有同学搜集了如下资料,他探究的应该是我国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决议
好干部焦裕禄
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是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三大改造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文化大革命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2.
观察下图示,可以填入的选项是( )
A.第26届联大B.田中角荣访华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D.***与斯大林
13.
“指南针的使用,大大推动意大利各商业共和国航海业的发展,气候因素再也不能成航海的障碍,到了13世纪最后后二十五年里,一艘船完全可以绕地中海两次环行,甚至冬季里也能开船。“这说明(  )
A.新航路的开辟从意大利开始
B.指南针促进了意大利经济的发展
C.指南针由意大利人传人欧洲
D.指南针不受气候因素干扰
14.
这次革命维护了法治。此后英国进入一个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时期,有利于英国经济的展,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这次建命中,维护了法治的重要文件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D.《1787年宪法》
15.
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某镇各行业工种收人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收入概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列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抢烟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③工业革命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④当时英国社会失业人口很多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6.
“贩奴船到达美洲后,卖给种植园的奴隶,价格一般比在非洲的买价高30到50倍,商人用出卖奴隶的钱购买美洲种植园和矿场由奴隶生产的农矿原料,如蔗糖,棉花,烟草和金银铜等,运回欧洲。”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解读出
①“三角贸易”利润巨大
②“三角贸易”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③“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三角贸易”加剧了非洲的贫穷落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
此后,日本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如:武士发结被剪去,不再随身佩刀;改旧式礼服为和服或西服;天皇带头喝牛奶、吃牛肉。西餐也开始流行。”相关措施是
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文明开化
18.
如图示,中间空白处可填充的内容是
A..马克思主义
B.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
D.圈地运动
19.
“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龙露头角,积极参与战时间题的讨论和战后秩序的设计,为创立联合国和建立公平合理的战后秩序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获此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是( )
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B.美国欲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C.中国一战加人协约国,是战胜国D.华盛顿会议中国对外“门户开放”
20.
“为了能够与苏联,东欧抗衡,实力衰退的西欧,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不得不求助于美国的支持和保护,并在经济上依赖美国的援助”其中美国的经济援助指的是
A.马歇尔计划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朝鲜战争军事订单D.欧共体的成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