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在起草兴中会会章时就曾大声疾呼:“方今列强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1)请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分析20世纪初的中国形势
(2)面对当时中国局势,孙中山提出什么革命纲领?请写出具体内容
孙中山在起草兴中会会章时就曾大声疾呼:“方今列强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1)请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分析20世纪初的中国形势
(2)面对当时中国局势,孙中山提出什么革命纲领?请写出具体内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新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材料二:史学争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1)请问:孙中山卒于民国几年?今年又是孙中山诞辰多少周年?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为什么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请分别说明理由
(3)请用一句话评价先生的丰功伟绩。
材料一: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新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材料二:史学争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1)请问:孙中山卒于民国几年?今年又是孙中山诞辰多少周年?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为什么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请分别说明理由
(3)请用一句话评价先生的丰功伟绩。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又十天,有三十多个国家的大约15亿人口卷入这场战争,战争动员的总人数达到7351万。战争造成的灾难也是空前的 。有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万人受伤,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死亡。交战国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为1805亿美元,间接战争费用为1516亿美元。
材料二: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一战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欧美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大战造成人力短缺,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导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她们的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随之增强。战后,一些欧美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1)请根据材料归纳一战的特点
(2)请根据材料二分析一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又十天,有三十多个国家的大约15亿人口卷入这场战争,战争动员的总人数达到7351万。战争造成的灾难也是空前的 。有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万人受伤,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死亡。交战国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为1805亿美元,间接战争费用为1516亿美元。
材料二: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一战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欧美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大战造成人力短缺,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导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她们的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随之增强。战后,一些欧美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1)请根据材料归纳一战的特点
(2)请根据材料二分析一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4.
阅读材料,在空格上填出相应内容。
材料一:一战前的欧洲

材料二: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1)一战前夕,欧洲列强逐步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和
(2)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事件。 国家(地图上序号是 )因此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
(3)战前占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地图上序号是 ),最渴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国家是 (地图上序号是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材料一:一战前的欧洲

材料二: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1)一战前夕,欧洲列强逐步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和
(2)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事件。 国家(地图上序号是 )因此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
(3)战前占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地图上序号是 ),最渴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国家是 (地图上序号是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2.选择题- (共21题)
5.
20世纪初,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下列不属于列强投资目的的是( )
A.可以控制筑路大权 | B.夺取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矿藏等特权 |
C.获取优厚利润 | D.给中国带来近代技术,培养中国本土人才 |
6.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
9.
1916年的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理由是指袁世凯()
A.篡夺革命果实 | B.建立新式陆军 | C.出卖了维新派 | D.公然复辟帝制 |
14.
(题文)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
B.西装 |
C.中山装 |
D.列宁装 |
15.
跨入20世纪的中国同传统社会相比,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有哪些变化 ( )
①许多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包括最受青少年青睐的自行车
②乘坐火车旅行的人越来越多 ③乘坐飞机开始盛行
④新式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起来了,人们开始使用电话、电报
⑤民主思想逐渐被接受,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大量出现
①许多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包括最受青少年青睐的自行车
②乘坐火车旅行的人越来越多 ③乘坐飞机开始盛行
④新式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起来了,人们开始使用电话、电报
⑤民主思想逐渐被接受,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大量出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②③④⑤ |
18.
诺曼·安吉尔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书中写道:“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一方……”欧洲军事竞赛最根本的目的是( )。
A.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 | B.为了正当地竞争 |
C.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 D.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 |
21.
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④→①→③→⑤ |
C.④→①→②→⑤→③ | D.①→③→②→④→⑤ |
22.
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 B.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 D.一战期间意大利改变阵营参战 |
23.
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德国与奥匈帝国都参与两线作战 ②马恩河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先后有30多国卷入战争 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①德国与奥匈帝国都参与两线作战 ②马恩河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先后有30多国卷入战争 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4.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一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
A.一战后期的反战情绪 |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
C.一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 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